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东胶州胶西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红红火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8:36 人民网

  苑戈庄的土豆、徐家村的白菜、陡沟村的大葱、小行村的劳保手套、苑家会的发制品……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一个让人惊叹的现象:该镇73个行政村中,50多个村庄发展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搞得红红火火,一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80%以上。

  “扶持一批能人、发展一批协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是拉动胶西发展‘一村一品

’的三驾马车。”镇党委书记汤德华说。

  能人带动:头雁高飞群雁跟

  7月27日,胶州市胶西镇小行村村民薛冬冰家里,十几台手套自动编织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细密的“嚓嚓”声响成一片。墙角、炕前、过道里到处是装满线手套的编织袋。女主人孙健说,她家共上了16台电脑手套织机,除去工人工资、税收等费用,一年的纯收入大约十几万元。村文书孟凡军说,像这样专做手套的“炕头工厂”小行村有二十五六家,“这都是老马给我们带的路。”

  孟凡军所说的老马叫马永岐,是马家村党支部书记。马永岐从1986年开始加工劳保手套,是胶西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农民之一,这几年,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小行村、茔子村、逯家屯400多户村民陆续发展起了劳保手套加工,共有电脑自动织机1000多台,日加工手套30多万副。

  在马家村见到马永岐时,老马刚刚带着一帮伙计卸完棉线,喝水休息的空当,跟老马聊了几句。老马说,带动村民们上了手套加工项目,他就改行做起了原料批发,附近村民们织手套的棉线全部由他供应,产品也由他统一收购代销,这样村民们既不用为原料来源发愁,也不必为产品销售挠心,“这不,刚卸的20吨棉线不到一上午时间就批发完了。”

  像马永岐这样的能人村官,在胶西镇不是特例。为了发挥能人的致富带动作用,胶西镇着力选拔、培养了一批走南闯北、有商业头脑、愿为村民服务的经济能人担任“村官”。该镇还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考核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鼓励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苑家会村支部书记秦兆玉上了一个假发制作项目,年收入十几万元,他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和资金,引导村里有二十多户村民搞起了发制品加工。

  协会促动:联合起来闯市场

  今年春天,胶西镇的土豆专业村———苑戈庄村村民张斌的口袋又鼓了许多。老张的大棚土豆在四月份就提前上市,价格一度到了一块五一斤,5亩土豆收入近两万元。苑戈庄村土豆协会会长宋增太说,村里的2000多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大棚土豆,仅春天一季,平均每户纯收入5000多元。张斌乐呵呵地说:“这都要感谢土豆协会。”

  苑戈庄村位于墨水河沿岸,蔬菜种植的条件得天独厚。该村两委把发展土豆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成立了土豆协会,建起了脱毒土豆繁育基地,又筹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土豆批发市场,上了冷风保鲜库。从种子到种植技术再到销售,全部都由协会负责操办,村民们一点也不用操心。在苑戈庄土豆协会的带动下,该镇宋戈庄、石家河崖、窦家河崖等20几个村庄发展起了土豆种植,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年产量实现20万吨,总收入近3亿元,胶西镇因此也成了胶东半岛最大的土豆生产基地。

  胶西镇镇长刘瑛说,胶西镇积极培育壮大了10多个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专业协会,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在协会的组织下,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模式,催生了10多个像苑戈庄这样的种、养专业村。

  “龙头”拉动:公司带着农户跑

  这几天,徐家村的徐启明心里乐滋滋的。老徐给青岛龙源发公司订单种植的5亩日本大葱已经有膝盖高了。不光老徐开心,看着大葱长得好,徐家村的50多家种植户的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

  地处墨水河畔的胶西镇沾了水美地肥的光,很早就有种菜的传统。当地农民精耕细作,菜品质量在方圆几十里都小有名气。蔬菜受到市场的追捧,也受到了加工销售农副产品的龙头企业的青睐,品品好、龙源发、凯益、大惠等20多家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胶西。

  青岛龙源发公司是胶西镇2002年引进的中日合资项目,是日本农林省批准注册的中国92家出口产品免检企业之一,年加工农产品一万吨,可消化5000亩地的蔬菜。以加工大葱、洋葱、大姜等脱水蔬菜为主的青岛凯益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将300多吨蔬菜产品销往欧美等国外市场。据了解,胶西镇20多家龙头企业年加工销售能力达4万多吨。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胶西镇徐家村、陡沟村、西佛乐村、东佛乐村等20几个村庄为龙头企业搞起了订单蔬菜种植。徐家村的日本大葱叶绿白长,深受农产品加工公司的青睐,全村种植日本大葱700多亩。东佛乐村、西佛乐村家家户户种大姜,说起大姜种植,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

  胶西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变成规模经营的大基地。龙头企业强化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验,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的一体化、标准化管理。在胶西镇农业示范园里,这里种植的蔬菜都配有《栽培记录卡》、《农药肥料使用登记卡》,播种地块、品种、时间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都详细记录在案。由于生产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了蔬菜的内在品质。目前,胶西镇20多家龙头企业和20多个专业村的“联姻”,实现了企业赢利、农民增收的“双赢”,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万亩。(记者宋学春通讯员刘振华)

  (人民网青岛8月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