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八年独守骊山之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8:42 法制日报

  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杨傲多 本报通讯员 游成锋 周娜

  位于陕西省的骊山自古与军事信息有缘。过去,它记录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今天,它见证了兰州军区某通信团值勤站转信台四期士官、技师董文斌,八年如一日传递

现代“烽火”的执著和甘守寂寞的情怀。

  “八一”前夕,笔者攀上海拔1300米的骊山之巅,见到了默默担负集团军部队战备通信、对下转信和部队野外驻训演习通信接力保障任务的董文斌。

  岗位小责任大

  层峦染黛,群峰披翠,一面五星红旗在两间灰色小屋前迎风招展。脸色黑红、少言寡语的董文斌,在工作间里正麻利地为野外驻训部队转递信号。

  “一字一码,关联千军万马。”董文斌初到转信台,就清楚这个理儿。一天到晚收信、转信,工作非常单调,先后有5位战士难忍寂寞,屁股没坐热就打“退堂鼓”。董文斌想自己兵龄最长,又是党员班长,别人呆不住的地方,就应该带头干。每天起床后,他都要先擦拭装备,检查工作间,把当天要干的工作写在记事板上。山顶风大,25米高的塔台上天线方向性强,碰到刮风天气,他都要攀上去校正,与下面单位天线平行,才能保证完成接力任务。

  前年,集团军部队奔赴渭河抢险,连续十余天阴风怒号,使塔台天线变了方向,两个偏远单位信号不通。董文斌扣上安全带,顶着狂风艰难攀梯,手被凸出的铁刺划破,鲜血不停地往下淌。突然,他脚底一滑踩空横杠,人迅速往下坠落,幸被安全带吊起。他忍着疼痛咬牙攀上塔台,耐心地校正天线,嘀嗒的电波划破寂寞大山,一道道请示命令及时上传下达。在整个抗洪期间,他每天都要攀塔台校正一次天线,确保通信全时畅通。

  岗位虽小,责任重大。那一年,一位外国元首访问西安,为确保访问期间通信迅速、准确、不间断,公安部门在骊山转信台架设通信站点,由董文斌协助负责通信保障任务。董文斌每天对电台设备反复检测、调试,昼夜监守在电台前,饿了啃包方便面,困了趴桌上打个盹,圆满完成了任务,省公安厅专门寄来请功信。

  在转信台,更多的时间还是收电、转信、接听电话。董文斌不因工作单调而降低标准,而是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8年来,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他用精益求精的标准,书写了令人叫绝的“奇迹”:累计开机联络15730多次,次次圆满完成任务,收发报1017500多组,没有出现一组错码,值勤笔记写了厚厚的17本,大事小事无一疏漏。

  兵在深山眼光远

  一个优秀的战士,无论身在何处,他的眼光都不会远离战场。董文斌说:“虽然转信台地处深山,但这是战士的‘战位’,只有素质过硬,才能胜任本职。”

  转信台需要“一专多能”,既要精通无线通信,还需掌握接力专业等。对于学无线专业的董文斌来说,接力专业是个全新课题,从上山的头一天起,他就制定学习计划,把相关知识要点抄写下来,制成小卡片,贴在床头,装进衣袋,一有空就看一看、记一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打电话请教连队的技术骨干。一番刻苦钻研,他很快弄懂了接力专业全部内容,还自学了程控交换、光纤传输等信息化知识,“一双手”变成了“几双手”。

  他总结的数字接力系统故障排除六步法、电台快速检测法,先后被上级推广。在团里组织的通信理论考核中,他凭着扎实的功底,4次折桂夺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