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6万迁建款 灾民三年仅拿到52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16 南方新闻网 |
5906万迁建款灾民三年仅拿到52万 陕西华阴2003年洪灾后迁建工作进展缓慢,有关部门竟称灾民不愿搬 据新华社西安8月2日电7月25日,陕西省华阴市高家村59岁的村民董生鑫领着记者来到村旁一块名叫鹿泉的高地。华阴市2003年8月遭受特大洪灾至今,董生鑫和乡亲们一直向 往在这块远离洪水的“安全岛”上迁建新居,但他们的搬迁梦却年年落空。是没钱吗?非也。当年洪灾发生后,国家发改委即紧急拨付了5906万元迁建专款。只是这些钱仍在陕西省及华阴市账户上“睡大觉”。 迁建款遭滞留 3474受灾户3年只迁52户 2003年8月,罕见的特大洪灾席卷渭河流域,华阴市11个行政村被淹没。洪水退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急件”将5906万元移民迁建补助资金下拨到陕西,按照户均1.7万元标准专项用于11个村3474户受灾农民异地迁建安置。其中1.5万元用于补助农民建房;0.2万元用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定“不得滞留、侵占或挪用”。 如今洪水退去三年了,农民仍没有得到这笔建房补助。 今年2月,发改委调研组赴华阴调查后发现,这笔“应急资金”竟然一直在“睡大觉”。其中4718万元在陕西省财政专户,938万元在华阴市财政局,250万元下拨给了负责搬迁安置的华阴市移民局。到今年7月20日,发到受灾农民手中的建房补助资金只有51.9万元。 此外,华阴市搬迁安置中的“打太极”也让人不解:2003年底发改委就将迁建资金下拨到陕西,但直到2004年8月,华阴市才拿出首期工程实施方案,仓促规划了3个安置点,此后半年只垫起华西移民新村安置点110亩地面,另外2个安置点至今仍是“画饼”,目前搬迁建房的受灾农户只有52户。 灾民为何不搬 新安置点比原村地势更低 负责搬迁安置工作的华阴市移民局解释说:这笔迁建资金不是救灾资金,使用原则是“不迁不补”。现在大部分受灾农民不愿搬迁,所以不能发。华阴市委、市政府的汇报材料也认为:最根本原因是“群众不愿搬迁”。 良坊村陈思宗等受灾农民说,不愿意搬迁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规划的安置点不切实际。农民董生鑫说,搬迁安置点是距村子不足100米远的一块洼地,2003年洪水最先淹没的就是那里,这不是搬迁是刁难。夫水镇托西村李万玉反映,洪灾时托西村平均水深1.7米,华西村平均水深1.2米,政府安排我们搬到华西村移民新村,从防洪角度讲没区别。 另据农民反映,政府原来承诺的水、电、路等“三通”没有按时落实,原计划搬迁的受灾户看到安置点环境太差,只好等待观望。 华阴市一位干部说,其实市里没有科学、完善的搬迁计划。后来在群众上访、媒体报道和上级部门追查压力下才仓促启动搬迁工程,“工作推一步动半步,资金发一发停一停。” 不救灾忙建楼 市委人大办公楼一年半建成 与灾后受灾农民迁建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形成反差的是,华阴市由地方财政投资近1600万元建设的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却迅速竣工。 渭河洪灾发生时,市委、市人大办公楼只完成了地基工程,灾后华阴市抓紧建设,2003年12月主体工程封顶,2004年11月竣工,2005年4月投入使用。为此,华阴市先后拨付资金1550万元。 迁建资金流向 发改委——5906万 陕西财政专户华阴财政局华阴移民局灾民 4718万938万250万51.9万 图: 迁建资金不能及时下发,华阴市不少灾民仍栖身在透风漏雨的临时住所内。新华社发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