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医生就是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16 东方网

  吴兴人作品时下,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现已成为医务界的痼疾,但一身正气、拒收红包的济世良医,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有出现。

  华益慰,就是其中的一位。读新华社记者写的《大医有魂》通讯,是对人的灵魂的一种洗涤和净化。令我最感动的是一个细节是,华益慰没有“教授”、“博导”的头衔。在开会时,他面前的牌子总是写着“医生华益慰”。这是很确切的。因为华益慰一辈子只担任

了一个角色——医生。

  医生两字,平平淡淡,却平淡有奇。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称。医生,医生,能使病人起死回生。还有什么职业比挽救人的生命更重要的!“医生华益慰”这五个字,份量其实很重的。

  医生就是医生。医生本职工作是看病,医生的工作岗位在门诊部、手术室,而不是在讲台、会议室。医生应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医生不是频频在电视上露面的新闻人物,医生不是四出开会作报告、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医生不能乘人之危斩一刀。在华医生面前,那些徒有虚名的称号,一慨谢绝;那些华而不实的光环,统统不要;那些虔诚送来的红包,悉数奉还。还有什么能比做一个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医生更高尚、更伟大?华益慰,行医半个世纪,一年做上百台手术、一生救治了数以千计的病人。他在做了最后一台手术后,自己住进了病房,八天后被查出晚期胃癌。记者从不同人的口里听到的同一句话:“他的好处说不出来,只能体会。”谁说这不是生的伟大?

  医生就是医生。倘若放下手头的病人不救,去东拼西凑一些材料,写些所谓“论文”,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这样的论文在华益慰看来是宁可不写。他对一年能出几篇甚至十几篇论文的行为持怀疑态度:“这些论文白纸黑字,是要交给历史检验的!你们就不怕让人诟骂吗?”如果连诟骂都不在乎,那说明这位医生所染上的“时代病”,病情已很严重了。

  医生就是医生,医生不是作家。外科医生靠手里这把刀行医,不是靠笔(或在电脑上植字)吃饭,能把自己的治病救人的经验写成书,或做成一篇论文,有所发现,广为传扬,那固然很好,但时间是一个常数,在临床上救一个垂危的病人,要投入许多精力,救人与治病,能够两全其美当然很好,倘若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少写一篇论文,也毫不足惜。因为救人一命,是比任何事情都要紧的事。保乳术是华医生最早提出倡议和参加者之一。它作为全军临床医学一等奖的成果上报前,他又一次谢绝了署名:“这些年我没有参加实际工作,还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署名吧”。这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使某些以“导师”的身份而沽名钓誉者汗颜。

  医生就是医生,医生不是商人,看病不是做买卖。医生不能成为“医药代表”的代表,不能和药商们联手处方,从中吃回扣,从中捞好处。动刀子收红包的“惯例”对华医生不适用。在华益慰看来,医生不收红包是天经地义,医生不收红包是做医生的本份,不收红包照样能开好刀。九年前华医生家留下一个1000元的存折,九年后华医生千方百计寻到了病家,现在它存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里,成为一本医德的活教材。这本活教材理应有更多的受众。

  医生就是医生,医生的医术要精益求精,医生不能降格为“一把刀吃遍天下”的手术匠。华益慰说得好:“你看那个‘匠’字,就这么一斤东西,却连自己的口都糊不住。”只有一斤的本事,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手术匠,而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口字少一笔,象征糊口难,高医德加高医术,才是一个好医生的双重标志。做一个名医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华益慰以能做一个好医生而感到欣慰。

  华益慰是当代的白求恩式的医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是一位大写的人。他的名字将和华陀、李时珍、白求恩并列在一起进入医学史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华益慰说过:“当了一辈子外科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华益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这种浓浓的幸福包围着,是大幸也,也是大回报也!


作者:吴兴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