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院不能向“夏洛克”看齐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25 青年时报 |
武汉同济医院不久前开设了VIP(贵宾)病房。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气派的:酒店大堂式的一楼大厅,极为安静,门口4名保安,豪华病房套间100平方米,配备价值4万元的进口电子病床,一天的床位费就要上千元。但同济医院的院长拒绝接受采访,倒是另一家医院的院长谈了自己的见解:“穷人是病人,富人也是病人,只要有市场,有需求,医院就应该满足。”(8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振振有辞,无懈可击,但我却总感到有点不对味。仔细一琢磨,发现它潜藏着一个很大问题。因为这位院长实际上是认为,单有需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市场”,也就是说,你还必须要能够为你的需求买单,医院才会满足你。但穷人之所以是穷人,关键就在于,他的需求正好是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虽然这位院长摆出了对穷人和富人一视同仁的姿态,但实际上还是偏爱富人的,或者只愿意为富人服务的。 当然,医院偏爱富人,这本身早已不算什么新闻了,这位院长在讲这番话时那种不假思索、理所当然的语气,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在我看来,这却恰恰是最令人感到担忧的地方,因为这意味着把医疗服务看成是和普通的商品与服务一样,只能够卖给那些能付得起钱的人,已经成了院长们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但这种集体无意识不应该是医院院长所应该有的,而应该是一个冷酷势利的商人思维。因为用这种思维对待病人,就必然会出现坊间流传的所谓“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的现象,而这和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职业天性却是根本矛盾的。 也许院长们会抱屈:现在就是市场经济啊,没有钱怎么给你看病啊?那么好,我们就看看在许多人心目中、属于“好的市场经济”的美国的医院院长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医院急诊室常被人称之为“穷人救命的去处”,而且不仅美国的穷人可以到这里“求救”,在美国的“黑”着的1200多万非法移民也可以到这里来求救。在这里,任何患者都不会因为没有医保卡或者“没钱”等原因而被拒之门外,这是道义和良心的底线。那些既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也没有现钱的穷人和“黑人”,看病后遗留的账单,很大一部分要靠院长们自己从医院的利润中拿钱来填补,其余的部分则由政府“兜底”。 这就是说,对非常市场化的美国医院的院长们来说,钱自然也是要挣的,但比挣钱更重要的,还是救人。这种精神境界当然还不能和白求恩相比,但比那些只知道挣钱,没有钱就停药,甚至把生命垂危的贫困病人偷偷丢到荒郊野外的中国医院院长们来说,也已经要高很多了。 现在大家都在说,最终解决中国的医疗问题,要靠医疗体制的改革,要靠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靠全民医保的落实,等等,这些都没有错。但无论怎样改,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我认为有一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即医院院长们在精神境界方面,都应该努力向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确立的“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都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那样的标准看齐,而决不应该向《威尼斯商人》中那个冷酷势利的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看齐。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章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