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健康咨询受读者热烈追捧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0:49 南方日报 |
本报健康咨询受读者热烈追捧 在公益活动中感受真情读者希望本报今后多举办类似活动 “教授,我患了糖尿病之后总觉得腿脚无力,这是怎么回事?” “教授,能不能给我把一下脉,看我的体质是不是有点寒?” …… 上周六,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楼二楼,一场由十多位省内知名专家和500多名本报读者共同参与的“健康约会”在热烈而有序中进行。在这场由本报联合飞利浦公司、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健康咨询活动中,读者就自己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并讨教一些解决方案。当天的活动现场热烈、温馨而有序。“南方日报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正为百姓着想,这就是民生啊!”来自广州的南方日报忠实读者,年近六旬的侍作勤激动地向本报竖起了大姆指。 读者意犹未尽 按照原定计划,咨询活动于7月29日上午8:30开始,但早上七点多不少读者就已赶到现场,而直到12点半左右,还有部分读者围着专家咨询,久久不肯离去。 许多读者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十分的热情。本次活动现场虽然设在广州,但不少外地读者也相当积极地参与进来,包括顺德、东莞、河源、清远、韶关等地的读者一大早就从家出发,赶来活动现场,甚至还有来自湖南的读者参加咨询。 在场专家的耐心细致讲解让不少读者觉得受益非浅,不少读者表示,希望南方日报今后能多办这类活动。 既权威又便民 咨询活动中,广州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来之前她和家人都担心这会不会是真正的公益性咨询,但她寻思南方日报作为权威大报不会搞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活动,考虑之下还是来了。而来到现场后,她才发现不但专家非常专业和细心,整场活动规格也相当高,并且非常整齐有序。刘女士说,她一定要把这个情况转告给家人和亲戚朋友,如果南方日报今后还有类似活动,她一定要让全家一起参与。 而来自河源读者陈先生显得十分兴奋,他说,因为省内好的专家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城的大医疗机构,河源到广州来一趟就不容易,平时非常难挂上号,而这次有那么好的机会可以同时向那么多专家面对面请教健康问题,使不少困扰他多年的疑问都得以解决,他真的非常感谢南方日报和在场的专家们。 多位专家受到“粉丝”追捧 在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依然是读者们最关心的焦点。省人民医院内分泌曾小波副主任医师说,咨询活动的特点是非常“费口舌”,因为和门诊看病不同,门诊病人不少是老病号,复查开药就可以了,医生对病人的情况已有系统的了解。而咨询活动中,不少读者虽然也是糖尿病患者,但大家更关注一些疾病的基本知识,希望多了解该疾病日常保健有关情况。曾主任说,他也非常乐意和这些病友进行基础知识方面的交流。 几乎在场所有的专家都受到读者们“追捧”,其中一位读者的话可能可以解释如此热情的原因,因为平时挂专家门诊不容易,即使挂上号,也很难得有机会同时和几个专家那么细致交流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当天咨询的三位中医师的“粉丝”特别多,因为读者都知道中医专家有媲美专业仪器的把脉“功夫”,希望以此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在场专家们的认真敬业也相当让读者感动,如名老中医罗永佳对每个病人都非常耐心地倾听、把脉、提建议,直到咨询者完全满意后他才接待下一下咨询者;中医妇科专家韩丽琳医师,给每一个病人的建议都必须抄双份才放心:一份留给病人,一份自己留下存档,以作对照后备。 花絮 健康咨询现场之“最” 在此次健康咨询活动中,读者们为专家专业精神和敬业行为所感动,而本报记者通过一些和读者接触的机会,也了解不少让记者感动的事件,比如陪老妈妈来咨询的孝顺儿女,专程从中山带儿子来咨询的爱心爸爸。个个感人故事并不赘述,下面选择健康咨询中记者了解到几件印象最深事件,进行记述。 最具爱意的丈夫:在中医妇科咨询现场,一位男士一直站在妇科专家咨询台不远处,并且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记者通过和他交谈了解到,这位叫阿峰的年轻人是帮太太小曾前来咨询的,因为不好意思和咨询妇科女士坐在一起,所以一直站在一边等。小曾因患妇科疾病非常关注此次活动,但不巧的是,活动当天她单位加班脱不开身,阿峰于是自告奋勇替妻前来咨询,希望专家能给太太提供健康建议。虽然阿峰叙述口气显得十分平静,但他以行动所表达浓浓爱意让现场女性朋友羡慕不已。 最Q的小读者:在现场,记者看到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子一个人在专家咨询台后面玩耍,询问之下才知道她是从清远过来陪妈妈健康咨询的彤彤。彤彤一点都不怕生,见记者就问:“姐姐来报社几年了”。答曰五年。彤彤若有所思地说:“五年前那是2001年,那时候我才4岁。唉!好怀念过去的时光,不用写作业不用上课,真想回到过去!”然后彤彤还边唱边说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三只小蝌蚪一起去吃饭,端上来一盘红烧田鸡,小蝌蚪抱头痛哭一起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最“庞大”阵容:在咨询现场,由老中少三代组成的一个“庞大”阵容的咨询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记者的追问之下,其中的代表阿丽拉开话匣子:这次咨询活动他们家一共来了五个人,包括哥哥阿平,嫂嫂阿华,还有老人和小孩,一家人一大早就特意开车过来。阿丽说,在得知南方日报组织这场咨询活动后,哥哥阿平几乎是奔走相告,打电话号召家庭成员、亲戚一起报名咨询,结果因为车坐不下,这次先来五人。阿丽说,今后南方日报搞这样的活动他们还会来。 最感人的约会:顺德的李梅和广州的刘晴是多年未见的同学加好姐妹,虽然两地不远,平时也时常有联系,但因为年过三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工作两头忙,根本没有见面机会。在得知南方日报组织健康咨询活动后,李梅特地打电话告诉刘晴,两人相约一起咨询并趁此机会见面。李梅说,她特意周五晚上就赶到广州,住在刘晴家,两人一起逛街聊天,一起睡,说了很多悄悄话,感觉又回到了过去学生时代。 最铁杆的病友:有很多读者追着专家而来,“追”专家追到咨询会上,也让专家觉得非常感动。有读者向记者表示,他是慢性病患者,隔一段时间就会找其中一名专家看病,但这些专家的号实在太难挂。所以得知南方日报这次免费公益咨询邀请了平时为他看病的医生后,他就非常高兴地“追”来了。(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陈佳利 图: 呼吸专家在认真为咨询的读者作检查。吴伟洪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