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大驳丘成桐“假人才说”答非所问遭网友痛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2:35 信息时报

  

北大驳丘成桐“假人才说”答非所问遭网友痛贬
北大驳丘成桐“假人才说”答非所问遭网友痛贬
丘成桐原籍广东,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时报综合报道 20天前,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断言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但北京大学一直保持沉默。20天后,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正式回应“引进海外人才造假说”,痛批丘成桐歪曲事实,严重侵害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结果,北大的一番自我辩解在新浪杂谈、新华网等社区论坛掀起大波,再次遭到网民或博主的狂贬:北大的回应并非令人信服,俨然是一份外交照会,无非是在公众面前义正词严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更呼吁北大将具体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名单、报酬、费用、实际在校工作时间及成果公布于众。

  北大反驳“假人才说”

  丘成桐的“假人才说”是7月1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当时,丘成桐表示:“《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它的钱,是国家的钱。”

  7月31日,北京大学首次作出正面回应:北大自1998年起加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力度,八年来从海外引进人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被北大引进的人才绝大多数在海外具有很高学历,有过重要的学术任职和较高的学术成就。而且,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对此,新浪博主刘海明表示赞同,觉得北大蒙冤。他说,丘教授所谓“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的说法有失严密,“大部分”显然不大合适,北大有多少海外人才,其中多少人的档案和实际才能有水分,必须言之有据,因此“假人才说”是以偏概全。

  网友质疑回应太苍白

  但是,北大的回应没有得到网友的支持,反而遭到许多质疑,甚至有网友觉得北大的回应很苍白。网友222.133.78.*说,从北大生科院网站内容突然不见就可以看出些东西,10天前,网站能看到全部师资介绍,现在突然看不到,显然涉嫌销毁证据,因此回应就显得不够诚实,是做了手脚的。

  而且,北大回应是答非所问,没有正面回应丘成桐所说的“用非全职充全职以向国家多要钱(有“吃空饷之嫌”),而是回答外聘教授质量有保证。新浪博主“雪里埋”表示,丘成桐的“假人才说”的“假”并非说北大引进海外人才本身质量有问题,而是说在“引进”上弄虚作假。但是,北大所谓“质量是高的”并不能说明其“引进人才”就不是假的,虽然“绝大多数在海外具有很高学历,有过重要学术任职”,但他们是不是“绝大多数”能在国内留驻9个月以上的“特聘教授”,或者留驻3个月以上的“讲座教授”呢?非常值得怀疑。

  同时,网友兖州马刀认为北大的回应是“驴唇对马嘴”,丘成桐说北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是“假引进,真捞钱”,而北大回应重点放在引进人才质量如何,好比两辆行驶在不同轨道上的列车,虽然风驰电掣相向而行,却绝对没有相撞的危险。因此,北大的回击不仅是糊弄大众,维持住中国第一高校的声誉,以便在生源竞争中占得先机,还是糊弄中国的教育机构,以博得更多教育拨款与政策支持。

  应建立完整法律机制

  其实,自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和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辉相继因履历造假被解聘后,“海归”造假日渐受到关注,由此掀起对海归招聘的反思热潮。新浪博主“赵来赵去”表示,高校打着招聘海归的旗号骗取国家经费是不折不扣的造“假海归”,虽然人才货真价实,但他们其实并非“海归”,而国家却支付数目庞大的全职引进薪酬,最后聘请到的只是兼职教授,结果自然是高校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中国高校存在学术腐败、创新能力不高、教育质量下降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少年来,高校是出大师的地方,是体现民族良知的地方,是社会诚信的最后堡垒,但不幸的是,这块堡垒在无坚不摧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面临土崩瓦解,高校沦为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弄虚造假的场所。现在,北大固然可以义正词严为不存在“海归造假”担保,谁来为北大没有造“假海归”担保呢?要知道,“假人才说”风波而受到公众质疑的不是海归,而是北大自己。

  因此,网友们呼吁:教育部、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应该督促北大将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名单的详细信息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监督。同时,中国应该在人才建设、人才储备和人才引进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机制,否则,既留不住国内优秀拔尖人才,又引不进国外真正有实际学问的人才!

  袁炯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