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课为何不受学生“待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3:59 青年时讯 |
近几年,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教学面临着教师课难讲、学生不愿听的尴尬局面,课堂效率很低,气氛沉闷。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的组织形式等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采访时说。 新学期开始课程设置将有新变化 “目前不论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还是针对大学生,只能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而不应该弱化。”兰州大学教务处一位姓张的领导在接受笔者的电话采访时说。 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6月份对外界透露:从今年9月,即从2006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使用和管理都有新的变化。“这是一次整合过程,不是简单的压缩。” 提起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兰州大学教务处一位姓张老师坚定地说,“经过整合,课程数目虽然减少,但覆盖内容更广泛,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政治、法律、历史理论的基本素养都包含在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不应该弱化。学校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据悉,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使得原先的课目减少了近1/3,课时也从300个左右减到224个。而且以后上“基础”课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的专业培训,国家也将建立学科点计划培养高学历的教师。 另据笔者了解,这次调整教科书也是一个亮点。此次新教材编写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从课本内容要求和编写工作程序到编写人员的组织严格按照工程的标准来实施的。“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一纲多本,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有省编教材,质量不均衡。这次调整,中央决定集中全国最优秀力量,每门课程只编一本教材全国通用。”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表示。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的蒋老师在接受笔者的电话采访时说,这些课本来就理论性很强,也许枯燥些,学生再不想听,自然老师的积极性就不高。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进一步认识和交流去提高教与学的工作。“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要让我们的同学明白:这些课程的学习不管是对整个事件现象的驾驭、分析、处理进而增加就业的隐性价值还是对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法律知识、思维能力甚至于整个人精神的站立都有巨大的作用。” 她补充说,“关于学科本身,学校也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包括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或许西部高校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使得本来就难管的状况又增加了难度,上课时很多学生都做别的事,说不过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北京高校的老师普遍反映。北京人民大学一位马哲老师告诉笔者,“原先是偌大的教室人挺多,秩序也不好;后来渐渐地空了,前边坐两排,后边坐一堆;再后来实行点名制度,就‘涛声依旧’。有一次点名点一名学生时竟有两个声音答应。点完名后,人就又少了一半。” “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教师在吸收中外相关最新理论方面比较欠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马忠说,“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分析。政治课既有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属性,同时也有学术性。这两者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偏差。现实需要解释,但如何科学解释,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功底。” 然而,老师们也有苦衷。很多“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无奈地表示:现在学校都是由学生给老师“评分”,因为学生对“两课”有抵触情绪,所以他们给老师评的分数都很低。从考核老师的角度来说,他们也不敢多管学生。很多老师说,学生给“两课”老师评的“良”就相当于专业课老师的“优”。待遇低了,老师的积极性就差。还有让老师担心和不安的问题,据新疆大学的“两课”老师说,他们的进修和发展空间也在教学中受到了影响。 说到以后,老师们纷纷表示他们对这次课程的整合很欢迎。希望学生提高认识,从更深的层面重视起来。“很多学生就是缺乏深层的自我意识,对外界就不去观察思考,不会将一些理论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武器去分析社会和人生问题,只会愤世嫉俗地吵吵,或陷入个人情感圈子什么都不管。很盲目啊,让人担心。”一些老师忧心忡忡地说。 就业问题很现实 在采访中,很多学生向笔者表示,在“两课”课堂上“搞副业”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大家能来到课堂就已经不错了,要不是担心老师点名,来上课的学生会更少。” 北京理工大学的赵同学说。他们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开始是150多人的大班课,由于老师不常点名,到最后几堂就剩下20多人了。 中国人民大学大二的樊新亮同学说:“我们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工作,用人单位会看我的专业课成绩,会看我有没有外语四、六级证书,没听说哪个单位会问学生‘两课’打了多少分的。我思想品德修养打100分,用人单位就会要我吗?这些东西不是看分数,是人整体的表露,课本上很难学来的,关键在平时。” 兰州大学文学院大三的文菊芬告诉笔者,“两课”太乏味,很多内容离现实太远,很多“两课”老师都不大了解他们心里想什么、关心什么,只是“照本宣科”讲课文,所以“两课”老师并不能成为他们思想的积极引导者。他们喜欢新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目前这些公共课学习主要是结合实践,现在看来,理论跟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学习到一定时间,要参加实践;可是实践没有一定高度的理论指导的话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链接 开学后的课程具体调整变化 经过调整,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变为四门。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其中还补充了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则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同时“形势与政策”课以必修课的方式延续了下来,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课程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新方案规定的4门课程共224学时,约占目前高校本科总学时的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