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政府能够做什么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5:14 南方周末 |
□韩方明 周末由香港北上,去了一个在地图上不太容易找到的粤东小城市,那里是一家著名的拥有全球性多元化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近距离实地观察这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之中经验得失,令我对于如何增加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措施思考更多。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其实更加应该是一个大公司,各种企业,都可以看成是分公司和子公司。单个企业的盛衰荣辱,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海外的进退得失,长远来说,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强弱,断不能等闲视之。很多缺乏国际性视野的人士只谈环境危机和制度危机等等空泛问题而没有认识到,仅仅是着眼于内需市场,解决不了工业化过程之中的成本上升问题,也无助于中国企业的真正升级换代。如果不能够支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不能够输出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综合实力就很难得到提高,也就无法改变中国企业在价值链末端的不愉快现状。 事实上,我越来越相信,中国的大型企业如果没有全球化,就没有未来。 而在大型企业走出海外生息发展的同时,必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点除了原教旨经济学者之外,体制内外的务实政商人物均有共识,不再展开讨论。而我希望引起社会共同讨论的则是,政府应该怎么样来帮助这些到海外与超一流对手竞争的勇敢者先行者。 从国家资源注入的角度考虑,必然是超出一般企业能够控制和左右的范畴。闻听中国商务部在最近的“品牌万里行”活动中宣布将拿出7个亿的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名牌。这绝对是一个令人赞赏的政策取向。然而,是撒胡椒面般广为投放还是有重点地扶持则大有讲究。 首要一点,建议政府在支持自主创新这个大话题背景之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并且给予购买和维护专利的实际费用补贴,增加中国产品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强项是有生产制造能力、有营销能力,但是在开发和维护技术专利方面的投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让他们能够在研发和购买技术第一步迈出之后,在申请专利和维护专利方面给予补贴,既务实又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到真正自主技术创新的企业。 其次,对于那些进行全球化知名品牌建设和拓展的先行者企业,要在会展方面给予他们实质支持。例如,每年的拉斯维加斯的电子展会,是众多科技IT巨头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必争之地。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和跨国巨头们在这方面已有了一较高下的能力,场面上基本已经能够跟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所限,可能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展位方面的投入往往已经无力兼顾,有几分寒酸,也就很难吸引客户和合作者。政府应该考虑支持中小企业参加这种顶级的国际专业展会,提供他们“露脸的”专项经费,让他们能够体面一些参加一流展会。这些花费于国家可能并不巨大,却能够有所铺垫,帮企业真正更好地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创出国际名牌。 再次,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在他们申请出口信贷的时候,应该提供相应的政府担保。特别是政策性银行,更不能嫌贫爱富,一味将资金提供给房地产商等短期项目,而应该看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所在,看到企业海外拓展对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系统支持。给企业降低门槛和信贷倾斜、鼓励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向海外争取资源和争取市场,使之成为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应该成为我们政策的有机构成部分。 我希望,中国政府能够积极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提供更贴切和务实的公共产品与政策支持。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忽视、缺位和不作为,否则错过发展的历史机遇,带来的可能是整个国家巨大的损失。 (作者为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全国政协委员)(P117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