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办“示范高中”违背初衷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5:14 南方周末 |
□信力建 所谓示范,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如果是大家无从学习无从借鉴更无法超过的,那就无所谓示范,顶多也就自娱自乐罢了。 如果照这种标准来衡量我们目前的所谓“示范高中”,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高中 ,既无从“示”,也无法“范”,而只是一些占尽优势教育资源顾盼自雄的特殊学校而已。这些所谓“示范中学”的最大特色,无非这么两点:首先,是国家投入大,校园硬件好。据报告,南方某市市一级财政投到建设24所示范性高中上的资金是23亿元,其中,几间中学的投资都分别在2亿以上,以建设新校区。如此多的资金集中在如此少的学校,这些学校在硬件建设上想不金碧辉煌都难———一块荒地,投下这么多资金,都会“神话般的崛起座座高楼”,何况这些学校原本就是根基雄厚财源茂盛的名牌老校。如此锦上添花,它们能不傲视群伦? 问题是:这样大的政府投入其他学校何以“学习”?他们能指望也获得这样的投资么?捉襟见肘的民办学校固然是望尘莫及,就是一般的公办学校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有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广东省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示范性高中建设对教育资源的吸纳,挤占了义务教育经费,甚至影响到了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不仅高考升学率低,出现高考状元更是如同神话。这种失衡状态下的高中教育,最终将会走向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示范中学与其他中学的关系究竟是“示范”还是打压,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其次,所谓“示范中学”还享有招生上的特权———优先录取权。目前的高中招生政策,是以行政层级下的地区为单位,实行自主招生,这就使高中招生处于开放竞争的生源市场之中。而所谓示范高中,因为资源集中,使得这种竞争处在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状态。换言之,这些中学可以依据业已形成的资源优势“掐尖”。而优秀学生,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对这些学校趋之若鹜。如此天悬地隔,两极分化,“示范高中”又如何示范?一般中学或民办中学一没资源二没生源,要向这些所谓“示范高中”学习那几乎就是鸭子向老虎学习———学什么,你只是它吞食的对象! 所谓“示范高中”,按国家教委(教育部原名)1995年7月下发的《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所言,是指“示范性高中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学思想端正,加强德育,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有特色,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和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好,学校的管理水平高,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外有较高声誉的普通高级中学”。依此理解,所谓示范高中,应该示范在它有教无类,能够通过老师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让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从而成为教育战线的旗帜和榜样的学校。而现在我们的“示范高中”则主要体现在钱多生源好这两方面,有资源又有生源,这样的学校办得好,有什么奇怪的?放在其他学校那里人家也一样能办好,甚至更好。如此这般,你这学校又有什么值得学习(“示范”)的地方?现在这种示范高中,离国家原来的设想,实在是南辕北辙。 说到底,这种变形的“示范高中”的出现,强化了社会原本就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趋势,而教育机会不均等,会通过代际传递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让失利者一辈子难以跳出,让弱者失去希望。因此,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而且危及社会稳定。 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们目前办的这种所谓“示范高中”已违背初衷,成为教育不公的示范,同时也是教育失范的示范。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健康计,理当回归正路。 (P1173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