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白”蘑菇吃了伤肝致癌 市民选购切莫“以貌取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6:3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不少市民购买蘑菇总是“以貌取物”,喜欢挑选那些美白光滑的蘑菇,不过以后可要擦亮眼睛,别被它们的“美貌”吸引了。近日,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专业部门抽检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方的百灵菇、鸡腿菇等菇类95个样本,结果发现部分菇类受到含有荧光剂的包装纸、报纸不同程度污染,部分菇盖表面及菌柄基部可见较强的荧光。昨天,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农产品经营场所,发现市场上食用菇的包装有所分别,有关部门也提醒消费者购买蘑菇要认清包装标识。

  食用蘑菇包装五花八门

  昨天下午,记者在长平路某家超市看到,金针菇、茶树菇、袖珍菇、猪肚菇等食用菇放满了货架,但光顾的人不多。这里的食用菇包装都差不多,大多是以长方形泡沫为底盘,外面用保鲜膜封紧,保鲜膜外面贴有产品名称、公司名称、地址以及超市名称、产品有效期等,从表面看来,里面的食用菇没有发现什么异样,颜色正常,都很新鲜。在天山路一菜市场,记者发现这里的蘑菇大多是散庄的,没有用什么包装纸,只放在塑料篮子里。但个别菜摊也卖有包装的蘑菇,其包装的材料不是保鲜膜,而是一般的透明袋子。其中一家卖的茶树菇外面也用透明袋装好,里面竟然将报纸与其“贴身”接触,茶树菇也很脏,一些已经折断了,封口仅用小绳子系紧。透明包装袋表面印有“古山”茶树菇、天然食品字样(见图),产品有效期、厂家名称和产地却“忘”了标明。

  不要受蘑菇“白净”外表“诱惑”

  记者在市场发现,不少市民选购食用菌的时候以颜色来衡量品质。而对广州、深圳等6个城市抽取的95个样本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有40个样本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不同程度的蓝色荧光。其中,2个样本的增白剂深入菌体半厘米,专家判断,这是人为添加增白剂的结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科周科长提醒消费者,购买有包装的物品时一定要看标识,如购买有包装的食用菇,要看包装上是否有食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切勿受诱于白净的外表。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擦拭包装纸表面看是否有荧光物质。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关部门也接到相关文件,计划将于近期对市场上的食用菇进行检查。据了解,食用菌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尤其在使用纸质包装材料时要符合《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要求,避免由于包装材料的原因造成荧光增白剂对食用菌的间接污染。

  增白剂很难用水清洗干净

  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荧光剂是一种可吸收光线或紫外线而反射蓝白磷光的化学染料。医学实验发现,荧光物质可使细胞产生变异,如对荧光剂接触过量,毒性积累在肝脏或其他器官,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菇类一经荧光增白剂污染,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应防止此类污染物危及健康。对于用非食品用的包装材料包装的水果,食用的时候最好削了皮再吃;有些人习惯吃饭前用纸擦筷子,其实这个习惯很不好,“很多劣质纸品里面可能都添加了荧光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