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省委书记为西瓜“打包票”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7:48 国际在线

  作者:郭松民

  河南开封著名的“汴梁西瓜”近日受到“打红药水”流言的袭击,销售量大减,这引起了省委书记徐光春的注意。他一方面指示相关部门对“汴梁西瓜”进行质检,消除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亲自来到西瓜市场上,当着众多记者的镜头,握着经销商的手说:“请放心吃我们的西瓜,质量绝对有保证!” (8月1日的《东方今报》)

  看完了这篇报道之后,我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省委书记的高调介入,用自己的政治信誉来为西瓜“打包票”,无疑有利于迅速为“汴梁西瓜”洗清不白之冤,解除瓜农的燃眉之急。忧的则是作为一个上亿人口大省的“一把手”,每天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又何止成百上千?“西瓜事件”进入他的视野无疑是有很大偶然性的。如果省委书记的“促销”晚半个月,那么对许多瓜农来说,很可能就是“黄花菜都凉完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信息的不充分,甚至被恶意扭曲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类似给西瓜“打红药水”之类的流言是随时都有可能再出现的,但省委书记的注意力却不可能长期停留在西瓜上。而且瓜农在市场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还不是流言,而是价格。特别是在丰收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价格暴跌的现象,这对瓜农的杀伤力更大,但却不是省委书记的亲自介入就能够解决的。因此,我们在为省委书记关心瓜农击节称叹的同时,也还应该考虑如何帮助瓜农建立起一个能够长效机制,使他们能够地比较自如地应对波谲云诡的市场。

  应该说,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是能够部分地承担起这种“长效机制”的功能的。比如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这样的机构,原本不必等到省委书记的指示,就应该主动出具相关的质量报告的,因为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正是设置这些机构的目的。但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职能部门往往都比较“懒”,没有足够的压力或者利益,他们通常是很难动得起来的。

  因此,要解决瓜农如何能够自如地应对市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瓜农自己。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瓜农是以原子化的方式进入市场的,这决定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分散的、孤立的小农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无法对不利于他们的流言进行反击,也无力推动政府部门为他们澄清,更不能影响价格,所以“多收了三五斗”的后果竟往往是破产。

  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假如开封有一个包括了绝大部分瓜农的“汴梁西瓜生产销售协会”,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呢?无疑,协会将会在第一时间驳斥所谓“打红药水”的流言,协会将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有关部门出具检测报告,协会还将有能力阻止瓜农之间的自相残杀式的恶性竞争,使大家都按照一个统一的价格销售,确保种瓜得瓜,增产增收。最后,这个协会的存在对消费者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可以吃到放心的西瓜,尽管价格可能会稍高一些。

  当然,要确保“协会”发挥出这样的功能,那它就必须是瓜农自己成立,为瓜农自己服务的组织。如果“协会”是政府任命的一个机构,那就不会有什么作用,这一点也是不难想像的。

  瓜农的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的一个缩影。我确信,农村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和城市的差距,农民就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窠臼,探索新的生产关系组织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关心瓜农这件事,与其说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毋宁说是把问题一种非常醒目的方式给提出来了。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