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海归”变“海待”何令市长感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6:00 光明网
徐云

  “我们许多留学生学成回来却因为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工作,‘海归’不吃香反而成了‘海待’。”在昨天召开的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蒋宏坤对“海待”很是感慨。(《南京晨报》9月9日)

  由于是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蒋市长这番感慨可能更多是为了鼓励“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大有可为”。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的“海归”变“海待”现象日益突出,20

00元的月薪颇为普遍,有位留学归来的硕士竟然在家呆了近两年没工作。

  然而就在“海归”形势不容乐观的同时,“出国热”却依然如火如荼。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11.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10.4万人。如此“出热归冷”的现象,还真颇有玩味。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出国就等于“镀金”,前途肯定一片光明。于是在铺天盖地、天花乱坠的留学广告面前,他们往往就会把冲动化为行动。殊不知,很多孩子这时连汉语和基础知识都没学好,价值观、世界观更无从谈起,他们到国外果真能“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吗?

  难说啊!面对国外全新的陌生环境,文化碰撞、教育方式变更,再加上少了父母的支持,他们的精神世界能充实吗?国外宽松的社会环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如鱼得水,一旦失控就可能信马由缰了。一本描写海外中国留学生状况的报告《留学与垃圾》中描述道:“除了成绩差,还有很多留学生不会整理床铺,不愿洗衣服,从不洗碗。父母是大款的孩子每月有几万美元,他们大肆挥霍且,沾染了不良习气。”也许书中说的仅是个别,但管中窥豹啊!

  尽管国家对留学生归国发展有优惠政策,但社会需要真正的人才,“海归”求职也得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看来,蒋市长很清楚这些,他的感慨归根结底就是说,“海归”们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晓得孤芳自赏,眼高手低,肯定不是拥有一技之长职校学生的竞争对手,沦为“海带”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