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剪纸艺术展29日开幕,南大女生穿“剪纸”走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9:26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韦晔

  【金陵晚报报道】 记者昨日从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获悉,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剪纸艺术展将于9月29日起在南京博物院向公众开放,300余件展品包括存世稀少的明清剪纸作品和当代剪纸艺术大师的代表作,非洲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也将首次与市民见面。千年剪纸出自吐鲁番展览召集人、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 副主席、南京大学民

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昨日向记者独家披露了此次展览的详情。

  他介绍说,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的北朝阿斯塔拉古墓中出土的,距今1000多年。“剪纸作品很容易损坏,北朝的剪纸能保存下来主要是依赖吐鲁番的极度干燥和高温,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随葬品时很意外地让这批《对猴团花剪纸》、《对鹿团花剪纸》重见天日,它们稍有些残缺,但整体情况相当好。”

  陈竟说,佛教传入中原前在新疆就有了很大的影响,这批北朝的剪纸文物有很明显的宗教色彩,我们从对猴、对鹿、莲花、宝塔等元素中很容易判别。专家考证,这批剪纸文物是躲避战乱的中原汉人在吐鲁番地区定居,并成为佛教徒后完成的。“这次展出的复制品是我亲手剪的,尽管原物有些残缺,但我根据对称原理还原出本来面目。”

  此外,存世稀少的明清剪纸原物也将在展览上露面。民间大师曾没钱买纸当代剪纸艺术大师代表作集中亮相是本次展览的又一亮点,绝大多数都是陈竟20多年来从民间征集到的珍品,随着民间老艺人的故去,这些作品的价值无法估量,“我第一次见到库淑兰时,她还是个农村妇女,2角钱就能买一大张作品,后来经过宣传,人们认识到她是剪纸艺术大师,10年前台北市《汉声》杂志收藏了她的作品,20万元!”

  陈竟回忆说,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朝闻先生在贵州开会发动50多位民间艺术家尽快抢救、保护民间艺术,“当时我听了热血沸腾,全国各地的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了,在北京看到陕西旬邑县文化馆的同志送来的作品中,库淑兰的作品很有艺术价值,我很快去了旬邑,老人坐在炕上,一边唱民歌,一边就把唱的内容剪出来了。”

  “可当地并没有意识到她本人就是无价之宝啊,老人住的窑洞年久失修,家人不支持,她连纸都快买不起了。”陈竟立刻掏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交给了她,在场的地方官员很快表态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

  很快,库淑兰的名字传出了小县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而陈竟较早收藏的库淑兰作品就显得更为珍贵。

  同时,南京已故剪纸大师张吉根先生、南京最年长的剪纸大师胡家芝老人的代表作也将在本次展览上亮相。

  剪纸服装有史可依国际剪纸艺术展上最鲜活的是剪纸服装表演,目前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福建、江苏等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正在南京加紧制作这批服装,预计10月1日起,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将穿着“剪纸”出现在南京博物院。

  剪纸服装表演的创意来自徐州剪纸艺术家张丽君。她最初是应朋友之邀在皮革马甲上剪了一对公鸡,效果不逊于纸质,于是她就有了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想法。

  陈竟告诉记者,服装表演采用的是戏装布料,色彩很鲜亮,而且没有毛边,成功率高。剪纸艺术家的速度非常快,有的不需要画稿就能徒手剪出复杂的图案,一件服装三四个小时就能剪出来。“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创新,早在造纸术发明前,古人就在布料、鱼皮、兽皮甚至金箔上剪出各种图腾、纹饰,比如这次展出的商朝‘金箔太阳神鸟’复制品,是在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已被设计成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就是剪出来的。”

  据了解,全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家还将在南京博物院现场献艺,并向观众出售。

  (编辑阳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