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人的执着有多大力量?逼退沙带500多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9:33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6日电(任君孟瑞琳)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特拉镇达拉图嘎查(村)阿麻补龙。在这里,蒙古族汉子乌冬巴图为了实现心中绿色梦想,靠一股韧劲苦干30多年,把挡在房前宽约3000米的一条沙带逼退了500多米。

  30多年如一日治沙,他说:“咱得为子孙后代负责啊”

  日前,记者慕名前去采访,在大门口遇上了正在饲喂羔羊的乌冬巴图的妻子。得知来意后,她告诉我们,老巴去树林了。翻过一道网围栏,便进入乌冬巴图的“绿色王国”。

  放眼望去,满坡满洼的树木郁郁成林,一棵棵杨树、一丛丛沙柳、一簇簇羊柴将座座小沙丘装点得严严实实,还有数不清的沙枣、榆树、红柳、毛柳、旱柳、柠条和一些罕见的沙生植物。林间野兔四窜,枝头鸟儿欢歌。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程,到了这片林子的边缘,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光秃秃的大沙丘。沿着一行依稀可辨的脚印,我们在一个沙丘的背风坡找到了正修剪树枝的乌冬巴图。

  60岁的乌冬巴图正跪在沙上弯着腰刨被沙压了的小树苗,身边放着一把斧子、一根绳索、一把铁锹,忙得不亦乐乎。

  随行的达拉图嘎查支书陈宁布说:“30多年如一日,这不简单啊!”。憨厚的乌冬巴图笑了笑说:“咱得为子孙后代负责啊!”

  乌冬巴图领着我们登上当地沙丘的制高点举目四望,只见远处的黄河在无声地流淌,这条狭长的林带尽管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显得渺小,但它宛如一排岿然不动的士兵屹立于黄沙与母亲河之间,守护着母亲河。

  为生存所迫,他向沙漠“宣战”

  绿色,对于牧民来说,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希望的颜色。在库布其沙漠出生长大的乌冬巴图,从小饱尝了风沙之苦,亲眼目睹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沙逼人迁的一幕幕凄惨景象。

  30多年前,血气方刚的乌冬巴图在这个东、西、南三面环沙的嘎查成家立业时,沙漠无情地吞噬着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牧场,一只又一只瘦弱的羔羊倒在了黄沙里。牧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穷,不少牧民不得不赶上牲畜,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另谋出路。最多的时候,全嘎查70多户牧民有一半搬迁到外地。如果不是实在无法生存,哪个人愿意背井离乡呢?

  “咱也搬出这穷沙梁,到黄河滩上讨个好生活”,妻子对乌冬巴图说。但他心里清楚,如此下去,即使到了黄河滩上,过几年不又是沙进人退吗?他明白,这里的穷根就是风沙,要想挖断穷根,就得治住沙患,扭转沙进人退的局面,走治沙植树种草,建设养畜的路子。

  1974年春,乌冬巴图向沙漠宣战了。夫妻俩买回来一些小沙枣树苗,开始编织他们的绿色希望之梦。他们先从挡在门前最近的一个大沙丘开刀,夫妻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围着沙丘栽下几百棵小沙枣树苗。可就在他们还未见到一丝绿意的时候,几场大风过后树苗便成干柴。各种说法接踵而来:

  “明沙圪梁里还能种活个树?老巴这是瞎做哩。”

  “有那点功夫还不如出去打工挣个油盐酱醋钱实在……”

  周边牧民也纷纷行动起来,种树种草改变生活环境

  不服输的乌冬巴图总爱到沙里转悠,研究沙漠的走向,琢磨风的规律。日久天长,乌冬巴图总结出一套理论:要想治沙先得固沙,栽树要“前拉后推”,先湿地,后沙坡,再沙丘;先高秆,后灌木、再种草,同时还要加强保湿方能成活。渐渐地,乌冬巴图的房子四周的绿色多了起来。

  挡在乌冬巴图房前的一个个大沙丘变成了小沙丘,小沙丘变成了平沙梁,平沙梁又变成了下湿地。绿色向四周蔓延,黄沙开始退却。

  植树造林,主要是靠管护,正所谓三分种七分管。而在那个时代,牧民们虽划分了牧场,但仍以游牧为主,牲畜四处觅食,哪里有好草场,它们便到哪里集中“大会餐”。乌冬巴图的这片林地是它们经常光顾的去处。为了看管牲畜,他给儿女们排了班盯守林地,但仍是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刚长出的小树苗便没了踪影,即便有影,被啃了皮也等于要了命。

  看到自己的心血被毁,乌冬巴图心急如焚,带上自己平时舍不得抽的好烟,给周围的牧民挨家挨户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但近处安顿住了,远处仍是鞭长莫及。为此,他用尽一切能省钱的土办法,树上涂白泥、绑葵花杆,小树周围堆放带刺的沙生植物,这办法对付野兔、山羊还管用,对骆驼、牛、马等大牲畜却于事无补。晚上睡觉一听到狗叫,他便出去巡逻,时间长了得了神经衰弱症,人也瘦了一圈又一圈。

  2001年,全旗出台禁牧政策,牲畜实行圈养,这一下犹如给乌冬巴图吃了一颗定心丸。此时,儿女们大多成家立业了,也加入到了植树队伍中。同时,他们还在林间播种各类优质牧草,解决了饲草料不足的问题,走出了一条靠林种草,以草养牧的林-草-畜均衡发展路子。如今,乌冬巴图家的十几头牛和300多只羊单靠树叶就能“饱食无忧”。

  在乌冬巴图的感召与带领下,周边牧民纷纷行动起来,种树种草改变生活环境。

  (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