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考队昨日杀了个“回马枪”,在大寨垴有了重大发现——发现军事古寨解开石磙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16 大河网-大河报

  

科考队昨日杀了个“回马枪”,在大寨垴有了重大发现——发现军事古寨解开石磙秘密
核心提示

  昨天,万宝山无人区科考探险进入第三天。迷路的队员们终于在昨天零时前到达了宿营地——王母墓附近。

  队员们的补给出现问题,紧急向东岗镇党委、政府求援,老乡昨天上午翻山越岭为

队员们送来了食品和饮用水。

  昨天下午,队员们对王母墓进行了初步考察后,决定杀个“回马枪”,到大寨垴搞清石磙的秘密。最终,队员们在大寨垴发现了一座军事古寨,并在山上发现了梯田,从而解开了石磙的秘密。昨天成了万宝山无人区科考探险的“发现日”。

  连夜开路抵达宿营地

  前天下午6时许,在猛烈的山风中,因山中禁止烟火,队员们只能围坐在一起,耐心等待前方探路者的消息。将近晚8时,电台里传来消息:王富成说他们已走到一处悬崖绝壁处,无法前进,只能重新选择上山路径;另一路探路者也没有传来好消息。

  晚9时,电台里传来王富成的喊叫声:“我们找到了,上到了一个山岭,应该能上到小寨垴……”10分钟后,另一路探路者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也开辟出了一条上山的路径,并且和王富成是同一方向。山沟里的队员一片欢呼。

  晚9时许,几名志愿者在前面“担纲”开路先锋,后面队员紧跟而上,路上荆棘密布,还有很多碎石,很多地方只能爬行,队员们一直在黑暗中相互鼓励着,62岁的植物学家朱长山教授也坚持独自前进。

  一个小时过去了,电台里传来王富成和老乡的喊叫:“我们快到山顶了!”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队员们终于和王富成两人会合,几名队员激动得拥抱在一起。几名志愿者和专家马上确定方位,确定左侧前方突出的一座黑山头为小寨垴,当晚11时20分,队员们终于到达了小寨垴山顶。

  下山的路较平坦,但左侧是几百米的深渊,王富成在前面带队,大家向两公里远的宿营地——王母墓附近前进,11时50分,大家与帮助转移帐篷的老乡们在宿营地会合。

  老乡翻山越岭送补给

  到达宿营地后,队员们发现此处没有水源,所携带的食品也只剩下几斤小米。没有水,队员们决定用仅有的几瓶矿泉水煮小米汤,半个小时后,每人分得一小碗小米汤。直到昨天凌晨2时,几名队员和王富成为了补给的事还没有睡觉,最后他们决定向东岗镇党委、政府求援。东岗镇反馈说,他们已连夜安排距宿营地较近的后郊村村主任付生富组织人员,当日一早上山送食品和饮用水。

  昨天上午9时,送补给的队伍来了。带队的付生富说,现在正值种麦子的农忙季节,付建平、付建红、付秋书以及两名家属一听说要上山为科考探险队员送吃的东西,早上5点钟就集合在一起,准备水、大米和蔬菜。他们每人负重10多公斤,经过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终于把补给送到了营地。一个多小时后,队员们吃上了香甜的大米饭,还有美味的南瓜和土豆。

  发现军事古寨和梯田

  无人区的山谷中怎么会有人工开凿的石磙,成为科考中最大的谜团。付生富回忆说:“听老一辈人说,山上曾驻扎过起义军,但具体是哪个朝代说不清楚。”“如果有军队驻扎,就该有石砌的寨门和防御工事,但这里并没有这样的痕迹。”仔细观察了周围山势后,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专家赵刚疑惑地说。

  昨天下午,队员们对王母墓进行了初步考察后,决定重回大寨垴搞清大石磙的秘密。

  “这山上一定有许多人曾经住过。”朱长山指着山沟中的柿子树肯定地说,“树上的柿子结这么大,说明柿子是嫁接的,野生的柿子树,根本不可能长这么大。”

  临近大寨垴,队员们发现了石头砌成的羊圈和一片片的石头围堰。“这些石头围堰至少存在几百年了,连老一辈人也说不清这些围堰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老乡王银学说。

  大寨垴是一个三面都是悬崖的山峰,行走间,记者忽然看到道路的前方出现一道石墙,环顾大寨垴山峰周围,发现能够通向山峰地势稍缓的地方,都被人砌的石墙堵上了,上山的人只能从石墙旁边的豁口通过。王富成说,这是通向大寨垴的唯一通道,当地人称这是大寨门。

  赵刚却有了更大的疑惑,从石墙豁口到

  大寨垴的路上全是怪石嶙峋,荆棘丛生,如果这真是一个军事古寨,成群的士兵究竟睡在哪里呢?没有水、没有粮食,起义军住在山上该怎样生存呢?难道大寨垴起义军的说法仅仅是一个传说吗?

  从海拔1006米的大寨垴主峰上下来,赵刚突然发现主峰右侧还有一个平缓的山坡。赵刚表示,平缓的山坡顶绝对可以建造士兵的营房。在王富成和王银学开路下,队员们来到山坡上,在这里,大家发现了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这里肯定有水,不然不会有这么茂密的芦苇!”朱长山教授说。果然,队员们在芦苇丛旁边发现了一口石井,圆形的石井直径有两米,不过井口附近的石块已经风化,井里面也堆满了石块和杂物。

  在石井旁边,队员们还发现了一段长约8米、高约5米的石头围墙,围墙的石头也已经风化得失去了原有的棱角。让人惊奇的是,围墙上每隔两米左右就有一个方形的小口。“这个小口肯定是望或者放箭用的,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军事古寨。”赵刚说。

  大寨垴是个军事古寨,它和山谷中的石磙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起义军难道在山寨中自己碾谷子吗?石磙真是从山寨滚下去的吗?

  石磙是否山中开荒的农民所凿刻,最后落入山谷,因为这个地方虽然人迹罕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农民在此开荒种地的可能。所有的向导都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山地贫瘠,缺少雨水,开荒种粮产量极低,村民最多是在山顶捋下谷子,而不会在山顶设置石磙。

  走下大寨垴时,记者猛然发现,山谷中竟然还有大面积围堰造田的痕迹,一人多高的石头摆放整齐,绵延几百米,一个山坡足有八层这样的梯田。所有科考队员均认为,如此庞大的工程肯定不是一家一户能完成的。究竟是谁在这里围堰造田呢?赵刚首先想到了农业学大寨期间,当地政府组织山民建造的,但这样的猜测很快被王银学和王富成否定了。“这个地方离村庄很远,来的人很少,路又极其难走,近50年中没有人组织建造过这样的工程。”王富成说。

  赵刚推断说,这样的梯田可能是山寨上的军队所开垦,因为大寨垴离周围村庄太远,道路又极其难走,从山下搜罗粮食再背到山上,其辛苦程度不亚于自己种植,所以,山寨上的军队才在大寨垴附近开荒种田,养马养羊,自己补充给养。按照这样的推断,山下的石磙之谜就不难解开了:应该是士兵们在山顶上凿刻了石磙,而后来山寨被攻破,石磙废弃,时常暴发的泥石流又将石磙带到了其他山谷里。

  支持赵刚推断的还有一定的历史资料。当地县志中曾记载,金末时期,在万宝山曾经驻扎过抗金的红袄军。据其他史料记载,在这一地方,还曾经活跃有刘虎周领导的反隋起义军。尽管因缺乏其他的证据,赵刚还不能确定山上驻扎的军队是哪朝哪代的什么人,但几乎可以肯定,山上的军队是采取自己种地养羊的办法解决给养问题的。

  行进中,队员们又在山寨下发现,大寨垴发现古井位置下边的悬崖上,有一个四方的石门,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拍下照片后仔细观察,发现是一个整齐的石门,门口的树木虽然挡住了石门的绝大部分,但还可以清楚地看见方方正正的石门门头和一边的门框。这样的石门具有十分的隐蔽性,站在悬崖上边的人不可能看到下边的石门,站在下边的人观看石门也会被树挡住。这样的石门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记者等人想上去看个究竟,但已是下午6时许了,如果再次返回大寨垴,时间肯定来不及。大家商量后决定次日凌晨由“岁月无声”等人放绳进入石门看个究竟。

  后方改写员常佰军

  科考队员推断,这些梯田是由山寨中的军队开垦的。

  □特派记者梁振廷黄普磊文杜小伟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