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原创歌坛呼唤个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4:29 新民晚报

  “刀郎”这名字,虽然已经走过了最火红的旅程,但在唱片发行疲软的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因此,搭“刀郎”之船助推歌手人气的现象,似乎仍不过时,最近就又冒出了个新刀郎胡斌。对此,音乐界人士指出:原创歌坛需要的是个性和品牌,一拥而上的跟风,注定缺少生命力。

  处处“刀郎”

  刀郎于2004年初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创造专辑发行天数的奇迹,被唱片界津津乐道。虽然刀郎走红程度已不如当初,但毕竟举起了新“西部情歌”的一面大旗。在艾尔肯的《走出沙漠的刀郎》、潘晓峰的《西域刀郎》之后,各种沾上一点“西部情歌”的边,便借刀郎之名助推个人专辑的事例,仍络绎不绝,出现了“雪域刀郎”“秦郎”“巴郎”等。最近,一位名叫胡斌的歌手,用自己曾闯荡新疆的经历,被所属公司定位为“又一个寻梦的‘刀郎’”。为了攀上关系,甚至还很巧合地列出了与刀郎同样貌不出众,同样皮肤黝黑等特征。

  缺乏创意

  唱片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产业。但是,缺乏创意的“跟风”,却一直是内地唱片产业的“特色”。上世纪80年代,对老歌进行重新编曲的《红太阳》一时风靡神州大地,在短短几个月里,各种各样的“老歌新唱”马上铺天盖地。当时记者采访一些唱片公司老总时,不少人喜滋滋地说:“‘跟风’的名声虽不怎么样,但赚钱就好。”回顾内地歌坛历史,多少“小邓丽君”“小徐小凤”如烟云飘逝。近年来,爵士、R&B、摇滚、跨界等等名词左右着流行音乐的风向标;“原生态”热门了,又遍地皆是“原生态歌手”。一股股风潮,搞得许多人摇摆不定,就是拿不出真正有鲜明个性的音乐来。

  惰性难改

  一种音乐形态或风格的起步,总是要经历模仿的过程。但总是“跟风”,说明了内地流行乐坛仍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所以,内地的流行音乐发展至今,按通常的说法,已有20个年头,但无论是排行榜获奖比例还是市场份额,仍然难以与中国的香港、台湾,甚至新加坡的歌手形成鼎立局面。许多人对此也见怪不怪了。昨天,刀郎的经纪人李松强告诉记者:“‘真假刀郎’案的‘西域刀郎’构成了侵权,我们当然也诉诸法律。但到处都有人与刀郎沾边,我们也实在没法去交涉了。”个性是歌手的艺术生命,音乐品牌则是立足市场的标志。眼看“跟风”惰性延续多年仍难见改善,又怎么能让人对内地的原创音乐发展有信心呢?

  本报记者杨建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