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一听到勤工俭学就想到剥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6:01 正义网

  进入9月份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几十所中小学经肃州区教育局批准,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上万名学生娃放下书包拿起农具,陆续走上田间地头掰玉米。这项当地教育部门旨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校补充教学经费的活动,招来不少怨言。(《兰州晨报》9月26日)

  这些年,但凡是学校有勤工俭学的活动,就会招来非议,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学校

在勤工俭学的操作上不太规范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普遍对勤工俭学认识不足,一些家长,一听到用自己孩子的劳动去为学校补充教学经费,就火冒三丈,认为学校是在想法子“捞钱”,是在剥削学生,是在用“童工”,实际上,这些理解都是欠妥的。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小学校可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福利。可见,勤工俭学的本质上就不排斥“创收”作为辅助目的,而且勤工俭学带给学校的微薄创收,改善的就是孩子自身的教育条件,如此一定程度上的自力更生,有何不好?因此,从勤工俭学暂行条例来看,勤工俭学为学校补充一定的教学经费,这样的做法从程序上是合法的,决不是什么剥削。

  勤工俭学本质上是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而这种劳动教育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可谓非常欠缺,作为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掰掰玉米棒子,应该算不上很重的体力劳动,而是属于“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对于这样的劳动,一些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参加,可见对孩子的溺爱到了何种的程度,一些家长总希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总是望子成龙,可他们却总是有意无意之中向孩子传达一种鄙视劳动特别是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他们不许孩子做家务事,不许孩子“热爱劳动”,或许,这些家长们忘记了,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劳动最光荣,正是劳动,才使得猿变成了人,正是劳动,才创造了我们现代化的社会。抛弃了劳动,孩子的成绩再好,也不过是畸形发展。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主张儿童从事生产劳动,以便促使其智慧和道德的发展。而卢梭更是把劳动视为一个“自由人”的基本要求。而现代化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更是注重对孩子勤工俭学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孩子不论贫富,很小就开始卖报纸,这虽然和我们的掰玉米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却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决不能抛弃“勤工俭学”的教育理念,诚然,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以钱代劳”等异化操作,出现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这不能成为反对勤工俭学的理由,任何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岂能对“勤工俭学”求全责备?

  总之,对于一些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我们没有反对的理由,更不能将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劳动作为溺爱的借口——如果在正常环境下,连掰玉米都难以承受,我们孩子的劳动能力是不是太过于低下了呢?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促进劳动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到寓教于劳,而不是单纯的体力活?而学校,也要努力给孩子和学生家长们创造一种“大家是一家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以消除家长们心中强烈的被剥削感……这些,才是更重要的。

作者: 欧木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