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扬子行动:传奇长征——感受湘江之战的揭幕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06:38 扬子晚报

  从江西赣州一路西行,搭乘了近13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一行3人,穿越湘赣边界,到达湘桂边界都庞岭东侧的道县。道县,以前称道州,是湖南南部边陲的古城重镇,襟带两广,屏蔽三湘,四境层峦叠嶂,有雄关隘谷,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攻占道县只损一兵

  1934年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一、二、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纵队在湘南越过敌军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潇水、湘水地区。流淌过道县境内的潇水,见证了湘江战役——这一红军长征历史上最惨烈战役,是如何拉开序幕的。

  熟悉长征史的人,都不会对道县的红军渡以及红军墙感到陌生。记者在道县采访的第一站,就是这座红军渡——一座由19只铁船为桥基、铁链连接、木板搭建的老浮桥,约130多米长,静静躺在潇水之上。记者站在浮桥上,午后的阳光把浮桥和远处的山岭勾勒出道道金边。潇水旁,县城的居民正怡然自然得地钓着鱼。

  醉心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道县党史办前主任蒋元神,指着这座浮桥告诉记者,当时因为浮桥已经被国民党保安团给烧毁了。所以红军先遣团选派了十几名精通水性的士兵下水过江,深夜在潇水上搭建浮桥,以便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潇水。渡过潇水占领道县,红军只损失了一名士兵,是在搭建浮桥的过程中中弹溺水而亡的。1934年11月19日拂晓,红一方面军先遣团成功到达北岸后抢占了道县县城。

  76岁的陈庆福老人就住在红军渡旁,他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渡桥时,浮桥的“腿”全是木船,时间长久腐朽了。后来县政府改换了铁船,船上的木板也更换多次。蒋元神老人无比惋惜地说,红军路过道县时在潇水丢弃了不少辎重。四五年前一些船民采砂时打捞起不少“铁器”,其实就是当年被红军扔下的印刷机等家伙。“只可惜保护不够,渔民们又不懂,把极具价值的文物全当成废铁卖了。”

  “红军大官”住对面

  在蒋元神的陪伴下,记者来到离县城约40公里地的道县寿雁乡豪福村。

  豪福,是一座背靠大山而建的宁静小村庄。村口仅可供一人独行的鹅卵石小径弯曲延伸,可据蒋老说,“这是当年到广西唯一的官道。”拐弯进村便见到一栋破旧的木质结构房屋,房檐下挂满蜘蛛网,木色里映着黑。蒋老告诉记者,这个房屋原先是村里最大最好的旅馆,红军路过时,这里住了不少人。在木屋对面的土墙上,有一段隐约可见的墨迹——中国民众救国的方法就是武装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蒋老说,1934年红军开展“连队写标语竞赛”,所有会写字的战士,每天每人要写5-10条标语,“红军经过道县留下了成千上万条标语。”据说,几十年前豪福村的每家每户墙上都能看到标语,不过随着房屋拆迁,或者时间太久墨迹褪色,能看得很清楚的并不多了。

  正在说着话时,40多岁的蒋国桓务农归来,得知记者来意后,他显得有点兴奋。“红军来时,父亲大约只有10岁左右,”蒋国桓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常听父亲说红军的故事,红军对人很亲切,还送给他父亲一些食物,所以父亲一直对红军有着很深的印象,即使年纪大了口齿不清时提起红军也会连连说“那是好人”,也许是受爷爷的影响,蒋国桓的儿子两年前光荣入伍,指着家门上方那张“光荣军属”的红牌子,蒋国桓一脸的自豪。在蒋国桓家斜对面,有个木屋也保留相对完好,据同行的蒋元神老人介绍,1934年11月25日傍晚,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朱德正是在这里向全军发布了抢渡湘江的命令。

  临行时,蒋国桓指着离他家约300米处的一幢已经拆毁的房屋,不停地比划,“那里原来是我们村最高最大的房子,有两层,当时里面住了一个红军的大官。”“大官”具体是谁已无从考证,但按照蒋老的说法,“很可能是毛泽东、博古或者李德当中的一个。”

  “红军墙”边的人

  在道县,和标语、和红军、和长征有关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潇水支流濂溪河缓缓流过道县老城区,就在位于河畔的潇水中路上,记者见到了道县名声最显著的“红军墙”。那是一堵方正古朴的红土墙,在墙的右上方,有一行白色大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正是这面墙和这行字,见证了发生在72年前、红军长征途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1934年红军经过道县时,一个14岁的小红军刚在墙上写完这行标语,就被紧追不舍的国民党兵发现,当场牺牲。

  “红军墙以前在河边上,10多年前因为修路,才被转移到了现在的地方。”说这番话的是一位记者在墙边偶遇的老人冯高志。76岁的冯老告诉记者,几乎每个道县人都是“看着红军标语长大的。”据说从很小的时候,冯高志就能背上几十条标语,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伴随他长大的标语都已经找不到了,“白军兄弟,你们拼了性命得到什么”、“红军不打白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老人家掰着枯瘦的手指慢慢地念叨着。

  跟着冯高志走到一个广场,在他的引见下很快和在那休闲的老人们熟络起来。在这群最大已年过八旬的老人当中,或亲历、或听闻,多少都能说点当年的故事。有人来自当年周恩来视察过的下关战场:“红军是从白马渡过河来的,过河就把船沉了,源源不断地进了我们下关村,第二天天刚亮就打起来了,枪打得很响,红军占着高地,国民党占着平地,仗一直打到中午。”有人则对红军击落国民党飞机知之甚详:“1934年农历十月十七,大约是上午11点前后,一架被红军打下来的飞机掉在我们那儿的黄泥石,里面两个穿着黄色短袍的男人被活捉,红军还缴了两挺机枪。”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着,述说着,个个神采飞扬。特派记者张磊金燃 周西宁(湖南道县报道)

  道县潇水之上的红军渡

  

扬子行动:传奇长征——感受湘江之战的揭幕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