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德曼二十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12:15 信息时报 |
以前看记录片,最常看到的一个国际友人,是西哈努克亲王,而这些年来,每逢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在演出市场上,最常看到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 这不,又来了,这一次,是北京的“月光之约”音乐会和福州的中秋音乐会,而这些年来,他已经在中国内地演过100场了。总是那几首曲子,不外《致艾丽斯》、《水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私语》,至多为着增添亲和力,加了《梁祝》和《爱如潮水》,身上穿的 ,还是那一身蓝色的西装,二十年如一日,偶然增添一点花样,也至多请出13位美少女组成的女子国乐坊任个嘉宾,再请自己的妻子出来露个面,吧嗒吧嗒弹几曲,再不然,搞个琴童选拔赛。这些都不稀奇,但掐指一算,他登陆中国内地刚好20年。二十年前,1986年,理查德·克莱德曼登上中国内地,尽管正统的音乐界一再大声疾呼,说克莱德曼钢琴曲是对钢琴音乐品质的歪曲,但这还是没能阻挡中国人对这些旋律悠扬的钢琴小曲的狂热。这之后的几年,走在街上,音像店里放着克莱德曼钢琴曲,打开电视,广告配乐是克莱德曼,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坐在酒吧对谈,背景音乐还是克莱德曼,尽管酒吧桌子上的瓶子里插的是塑料假花,就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莎宾娜带着憎恶的表情所说:“假花放在瓶子里,还要放上水”,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让这一切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陌生的光辉,刚有了选择权的中国人,面对少得可怜的选择,集体陷入发烧状态。但不可否认,他为我们的一个时代提供了诗意,而那以后,世界越来越丰富,具有“诗意”的事物却越来越少。 也许因为,有的时候,人的专注程度是和外界事物的丰富成反比的,人的心灵被滋养的程度也是和资讯的丰富程度成反比的,简单的事物有助于沉淀,更有助于把内心的想象力扩展到最大。世界越纷繁,越丰富,越不稀罕,越容易轻易流走,不留下一点痕迹。 所以,二十年过去,我们能想起1986年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却想不起1996年我们听到过什么,犹如我们记得艰难羞涩的初恋,却记不住那些走马灯一样与我们有过更深刻交接的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