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市府“智囊团”新论迭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2:37 江南时报

  11月1日下午,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公布了2006年度南京市委市政府重大社科咨询研究课题成果,并为《和谐社会与城市现代化》丛书举行发布会。

  会议上,“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构建宁合芜‘成长三角’经济协作区”、“加快南京城市的东向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产业集群”、“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生态人居生活”……新论迭出,引来诸多媒体关注。

  与新论迭出同样受到关注的是与会专家对“科研成果转化”话题的畅所欲言。

  新论巡礼>>>>>>

  1.新锐观点:“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生态人居生活”

  课题名称《南京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现状与对策》

  执笔人员:叶南客、陈如、匡强、黄卉、程晔

  现实状况:随着南京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南京生态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大,根据今年南京市社科院市民价值观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南京市民对南京环保的总体评价,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有42.3%的人认为“比较好”,两者合占44.7%;有44.4%的人认为“一般”,还有10.8%的人认为南京市的环保“不好”或“很不好”,两者合占55.2%,即仍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不是非常满意南京的环保情况。

  对策摘要:我们首先要倡导绿色消费,要改变过去“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模式,积极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其次,我们要倡导生态人居。在南京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出“绿色生活”倡导战略、“生态资本”提升战略、“友好产业”发展战略、“城市要素”集聚战略等四大战略重点和建立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系统完善的生态文化教育体系、坚强有力的社区支撑体系、节约文明的绿色消费体系、高效优化的绿色管理创新体系等五大支撑体系。

  2.新锐观点:“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产业集群”

  课题名称《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执笔人员:陈正奎 赵德兴

  现实状况:近年来,南京市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垄断限制竞争和无规则恶性竞争的现象;竞争有序、开放统一、要素完备、中介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国有文化单位事业、产业混合在一起,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能力有限。对区域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对外辐射能力不强。

  对策摘要:(一)继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的支持体系和框架。(二)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产业集群。(三)以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五)拓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等。

  3.新锐观点:“加快南京城市的东向发展”

  课题名称《南京城市东向拓展战略研究》

  执笔人员:曾向东 葛扬 陆玉龙 孙建波 徐生钰 虞淑娟

  现实状况: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建设,。南京城市东部地区目前规划及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区域内缺乏统一规划;(2)区域间忽视相互衔接;(3)分属不同行政区划,统一规划建设存在制约;(4)规划变动与调整过于频繁;(5)规划期限过短、缺乏长远眼光。

  对策摘要:南京城市的东向拓展是南京城市发展的自然延伸,一方面优化了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加速了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东新区城镇化空间分为城区—新市区—新城等三个层次,分别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资源。1、城区—苜蓿园-孝陵卫地区、南京红花-机场地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加工业,禁止发展低端制造业。2、新市区—仙林新市区,发展规模50万人口以上。3、新城—新尧新城、龙潭新城、汤山新城、湖熟新城,发展规模20万人口以上。

  4.新锐观点:“构建宁合芜‘成长三角’经济协作区”

  课题名称《南京构建宁合芜“成长三角”经济协作区研究》

  执笔人员:曾向东 朱未易 李平华 王福东

  现实状况: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魅力日益得到彰显。在此背景下,周边城市纷纷发出“融入长三角”的呼声,并为此积极努力。2003年起,合肥、芜湖和江苏、浙江的八个城市就已先后提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申请,但由于城市间经济落差较大,引起了较多的争议,至今只能以“观察员”身份出现。然而,事实表明,合芜两市融入长三角的决心是与日俱增的。

  对策摘要:1、建立区域内城市或地区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机构;2、完善区域性空间规划,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平台;3、树立“大南京、新江北”理念,加快实施基于区域发展背景的城市跨江发展新战略;4、构建区域内战略性优势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行区域产业分工的协调和协作,形成区域内产业集群等。

  5.新锐观点:“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课题名称《南京构建国际和平城市研究》

  执笔人员:赵德兴 陈俊峰 付启元 袁志秀

  现实状况:南京与英国的考文垂、日本的广岛以及德国的德累斯顿并称为二战中的四大“殉难城”。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思想传统、人文习俗的差异,在战后城市重建的过程中,南京与国外同类城市建设相比,有着巨大的不同。与国际上同类型城市相比,南京的活动起步明显偏晚,集会的规模偏小(最多至3000人),出席活动的政府领导人规格明显偏低,仅限于省、市等地方领导人一级。另外,全民参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策摘要:以和平文化的理念指导和平南京的建设,比如申请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建议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按照国际惯例,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因为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对南京人的屠杀,更是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摧残,所以它不仅仅是南京的,也应该是国家的,更应该是世界的。

  现场直击>>>>>>

  “凡是不被领导重视的

  科学调研是白调研”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孙燕丽指出社科院社科联的定位是“成为政府信得过、用得着、靠得住的智囊系统。”在此定位下,“选题就要围绕政府正在做、将要做的中心工作,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议。”

  而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高朴的讲话干脆直指“科研成果转化”。他认为南京市社科院此次重大社科咨询研究课题成果“主题鲜明突出,理念积极超前,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情况、有总结、有问题、有对策。”

  “但是我希望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只有转化了,才能体现课题的价值。”高朴介绍说,目前国家自然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转化并不高,媒体报道说占到30%左右,这已经是保守的数据了,因此,“应更多地在转化上下功夫,在转化途径上多些探索。”

  在接受《江南时报》专访时,高朴解释说,要想让成果真正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

  “首先是要用易于操作的语言将成果重新表述,也就是说先转化成果的语义环境。具体一点就是让成果的语言更简明、更准确、更科学,这样也有利于成果的集中表达。”他说着拿起手中厚厚的论文说:“像这样的成果让主要领导们看就有点厚了。”他补充说就是“成果要经历一个由少到多,再有多到少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积累论证的过程,第二个过程是集中阐述的过程。”

  “其次要主动人力资源的互动,就是科研人员要与政府官员多些交流、沟通,这样一来,有些成果可能会得到直接转化,这也体现了官—学—研相结合嘛!再就是社科成果要走社会宣传的渠道,通过你们媒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向政府、向公众宣传新理念。”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徐之顺也认为,“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是课题应该更深化、细化、具体化。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成果更具针对性、操作性。”

  “凡是不重视科学调研的领导是瞎领导;凡是不被领导重视的科学调研是白调研。”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直截了当地评价“科学调研”与“政府决策”的关系。同时他也强调,“判断科研成果转化的标准,关键在于成果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

  叶皓部长认为,“科学调研一定要在选题上把握切入点,在社会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多想办法。”他对成果转化“难题”出的药方是“学以致用、贴近南京、调研过程中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系,最终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政策和工作机制。”

  南京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主席、院长叶南客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十大课题在选题上紧密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结合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在课题人员组成上以社科院的力量为主,联合高校和相关部门人员,做到院内外的有效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实际,反复论证,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强,对市委市政府及部门的决策起到参考作用,充分发挥社科院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咨询参谋作用。”

本报记者 高明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