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丝绸帆影,石像仍在诉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3: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丝绸帆影,石像仍在诉说
武将石像在泰国,曼谷语言音乐学院院长、年过七旬的华文教育权威丁身展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带我们到四所学校访问,并去国家博物馆和重要名胜古迹考察。

  丁先生带我们到了泰国大王宫、玉佛寺和卧佛寺。一开始,我们先是被异域的典型文化特色所吸引,建筑风格、神人造像、植物形状,都与中国有明显不同。忽然,一尊熟悉的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不是中国的关公吗?手里还握着青龙偃月刀。我好奇地问:“怎

么有中国武将的石像?”丁先生说:“中国运到泰国的货物多是丝绸,船体显得轻飘,所以中国商人用石像压船。从泰国返回时运的主要是大米,就不需要石像压船了。这些中国石像也就永远地留在了泰国。”真是非常有意思。

  石像很多,既有文官,也有武将;既有中国年画上的门神模样,也有中国京剧中插着靠背旗的戏装人物;既有一手握大刀、一手叉腰、气势汹汹的大将,也有拢袖端坐、慈眉善目、温文尔雅的朝官;既有身着传统服装的中国人,又有头戴礼帽、络腮胡子、身着中西混合服饰的洋人。这些石像虽说立在这里,但与身后的建筑并不怎么协调。刚一看,感到有些突兀,而且难以理解,可是当丁先生讲完那一段历史渊源,我也就释然了——这就是文化!

  中国的丝实在是太美了。多少年来,中国的丝织品都是各国人的向往对象。公元3世纪,罗马一位名叫普林尼的博物学家在他的《自然史》中这样写道:“赛里斯(serica或sersser,外国称中国为丝国)以树林中出产的细丝著名。这种灰色的乱丝是在树上生长的。他们先将丝用水浸湿,再加以梳拢,于是妇女们将丝梳理,再织成丝织品,行销于世界各地。赛里斯人将其织成锦绣文绮,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关于丝的传说很多,这正说明外国人虽然不了解丝的生成,却又格外喜爱丝的轻盈、光滑和透明,喜爱丝的那种高贵的美。因此,人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生丝或丝织品。

  从中国通往西亚乃至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从公元前即已开通,至西汉张骞形成规模,大唐时已获得丝绸之路的累累硕果。那么,主要通商东南亚,又及南亚、阿拉伯以至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据史书上记载的,最迟也是在汉代。当时海路贸易的都会番禺(今广州),专门有人组织携带黄金和各种丝织品,去海外进行贸易。《汉书·地理志》有一段记载:“自日南障塞,涂闻、合浦,船行可五日,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日,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日南是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治西卷(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辖境为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都元国,一般认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部,或今马来西亚西岸。邑卢没国,一说在今缅甸勃固附近,一说在今泰国曼谷湾附近,被学者一致认定是古代从中国南部至印度半岛的海上交通要地。谌离国也具有这种重要位置,故地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口的西边,古名台马拉港,或以为在今泰国西部的佛统或巴蜀。这就是说,汉代人已经活跃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了。

  中国艺人在硬质的石像上雕出软质丝绸的效果,那种飘逸,那种清爽,至今让人着迷;那些穿着丝绸衣服的文官武将(铠甲同时有丝绸战裙),依然被摆放在泰国多处神殿庙宇之中。

  石像仍在诉说,诉说着那一段历史,诉说历史上的丝绸帆影。

华 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