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目连戏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3:50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
在我省皖南一带的乡村,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农闲时节,总会有大批农民聚在一起,观看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戏——目连戏。 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于佛家经典,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在这些杂剧、变文和传说的基础上,于1597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3卷100出。由于剧本来源于徽州农村生活实际,又融入了徽州民俗风情,因此有着浓郁的 地方文化色彩。目连戏内容通俗易懂,戏中还有吸引人的民间杂耍、出神入怪等表演形式,因而流传很快。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原徽州所属的六县流传,后流传到江苏、浙江和江西、福建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300余年经久不衰。目连戏基本唱腔是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目连戏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滚打等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为后来徽班的武戏表演奠定了基础。徽州目连戏作为徽文化一个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戏剧文本及木刻版为研究我国戏曲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结构艺术的整体性,堪称我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