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吹响加快中原崛起的进军号角——省八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4:00 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6年10月23日上午9时,省人民会堂主席台上党徽高悬,红旗夺目。

  全省上下热切关注、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徐光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求真务实的规划,一幅幅气势宏伟的蓝图,无不让代表们激

动万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徐光春同志精彩的报告,被与会代表十多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这份题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报告,通过报纸、电视、电波、网络,迅速从庄严的会场传向全省各地,令各地干群欢欣鼓舞。

  这是一个激情豪迈的报告,这是一个科学求实的报告,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报告,这是一个开拓创新的报告。她是怎样产生的?她对我省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报记者追寻了她诞生的前前后后。

  省八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都是在省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沐浴着21世纪的曙光,河南走过了辉煌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河南的成长节节有声。2004年,我省人均GDP超1000美元,2005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雄踞全国第五。河南,已不仅仅是一个农业大省,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河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河南该怎样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建设一个更加富裕美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河南?如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时的指示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省委、省政府在深谋远虑,全省上下都在探索、思考。

  而恰逢此关节点,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即将召开。9700万河南人民都在期待着,这个凝聚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智慧的大会,对河南的未来作出一个明确而有力的回答。

  (一)

  实事求是地总结好省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制定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省八次党代会报告要回答的主要问题。省委书记徐光春自始至终都是报告起草工作的直接主持人。就今后五年的工作,他明确提出,要坚持一个统领,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一个统领,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加快中原崛起。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原崛起关系河南未来,关系全省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才能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与此同时,徐光春同志还强调,报告要突出河南特色和时代特征,说河南话,讲河南事,紧跟时代潮流,紧跟发展步伐,富有新意和创意,充分体现全局意识、战略眼光和求实精神。

  徐光春同志的指示,为报告起草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起草组成员感到豁然开朗,他们说:“徐书记的指示精神一下子就抓住了报告的灵魂、明确了报告的主线,使我们心里亮堂了、心里有底了。”紧扣徐光春同志的指示精神,贯穿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逐渐清晰,报告的框架和脉络基本成形。由此,报告起草工作全面展开。

  (二)

  省八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的工作,由李清林和李柏拴同志负责组织。起草组以省委政研室为主,同时抽调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部门的同志参加,下设综合、经济、社会、文化、党建五个小组。2006年5月26日,起草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了《关于起草省八次党代会报告的工作方案》并对起草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确保报告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前提。起草组全体成员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近几年中央领导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重要文件,从而在理论上领悟得更透、全局上把握得更准。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确保报告客观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的重要工作方法和思想路线。为正确判断河南在全国大局和中部六省所处的位置,起草组在省委领导的带领下,采取对比、综合、推理等多种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并先后到部分中西部省(区)进行考察调研。起草组还赴各地市、省直单位和部分企业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起草过程中,就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起草组先后委托省委、省政府的16个部委、厅局和研究部门进行专题研究。

  在理论梳理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明确报告的主题、框架,如何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举措等重大问题,摆在了省委常委和起草组的面前。

  问题的答案,归根到底来自423万多名党员和9700多万人民的伟大实践。郑州、开封、洛阳……不少地方都留下了徐光春、李成玉及省委其他领导同志调研的足迹。

  8月2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到开封调研。带着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思考,他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回答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他说,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的重要指示精神,最根本的、最紧要的就是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思考,正确决策,扎实行动。

  9月5日,徐光春同志在省辖市市委书记座谈会上,就如何正确看待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正确看待中央领导对河南的希望和要求,正确看待9700万河南人民的愿望和期盼等,发表了重要讲话。

  经过调研学习、分析总结、集思广益和深思熟虑,徐光春同志亲自审定了省八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觉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报告主题的明确,为报告的起草指明了方向,加快了起草的进程。

  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起草组拟订了报告提纲,并经徐光春同志审定后再次集中讨论,拿出了初稿。

  徐光春同志对报告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稿他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修改意见,数次亲自动笔修改报告,并就报告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具体内容的表述,找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交换意见。李成玉同志也多次与起草组负责同志进行沟通,就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9月12日至21日,李清林同志带领起草组的同志专题到山西、内蒙古进行考察。陈全国同志和其他省委常委也都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对报告的起草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再讨论、再推敲、再修改……报告稿在反复研讨中不断完善。

  9月1日,报告(讨论稿)正式提交省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常委们对报告的主题、框架和主要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同意修改后下发征求意见;9月30日,省委常委会再次对报告征求意见情况进行研究,并授权徐光春同志对报告稿作最后审定。直至省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前,徐光春同志又对报告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

  报告是民主集中制的产物,是全省广大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形成的过程,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过程

  “报告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精神。”受省委常委会的委托,李清林同志在省委七届十四次全会上就省八次党代会报告起草情况作说明时这样说道。

  这句话,真切地反映了省八次党代会报告的诞生历程。

  (一)

  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这一优良传统贯穿于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全过程。省委常委带头开展调查研究,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也都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与此同时,省委还组成了较大规模并相对固定的专门研究班子,对报告进行全面系统和全过程研究。这个班子成员包括18个省辖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部门的20多名负责同志,6个副厅级的县(市)委书记,5名专家学者和5名企业代表。起草组采取市委书记(市长)分三批参加、其他人员相对固定的办法,先后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就报告的主题、框架和重要提法、重点内容及具体表述等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报告初稿形成后,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印发各省辖市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厅局以及中央驻豫正厅级单位党组(党委)征求意见。之后,召开了副省级以上老同志、省委咨询组和党外人士、部分党员干部代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9月中旬,利用省委组织部举办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班的机会,又当面听取了全省158个县(市、区)委书记的意见。

  在报告形成过程中,先后参与讨论修改报告的有2200多人,各方面送来的修改稿300多份。

  在报告的主题上,有不少同志在赞成的基础上建议作进一步提炼。报告采纳了这个建议,将主题浓缩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这样一句话,使其表述更为简洁、凝练、响亮。同时,用简明扼要的三句话,阐述了确定这样主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报告的逻辑性更强。

  在对当前存在问题的表述方面,有同志提出,提出问题表明省委在取得突出成绩和当前大好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议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以表明对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对解决的问题高度重视。起草组采纳了这个建议。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是报告的点睛之笔,大家格外关注。考虑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表述,是指的总体要求,报告采纳了省人大、省政协及部分老同志的意见,删除了在具体工作上“走在前列”的表述,保留了引述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讲话和我省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表述。并根据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的指示精神,在总体要求中加上了“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这句话。

  对今后五年的主要指标体系,报告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正,去掉了“财政总收入达两千亿元左右”的指标;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差距继续缩小”修改为“有较大幅度增长”;把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水平“大幅提高”修改为“进一步提高”;明确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具体内容;增加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等目标。

  在和谐中原建设部分,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来的标题是“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不少同志认为这个标题立意偏低,覆盖面窄。根据大家的意见,起草组将标题修改为“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开好党代会,就要把中央的要求、河南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有机统一起来,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建议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党代会准备工作放到基层去!”9月19日,省委常委会的这项决定引起了社会瞩目。从9月20日起,省委常委走出办公室,走出省委机关大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广泛了解民意,听取民声,凝聚民心,汇集民智。

  9月21日这天上午,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到来,让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马头岗村的村民欢欣鼓舞。徐光春亲切地说:“今天一方面是来看看大家,另一方面是来听听大家的意见。省八次党代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谋划好河南下一个五年的发展。为此,省委决定要把党代会准备工作放到基层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有什么意见、想法、希望、要求,大家只管敞开心扉说。”

  面对和蔼可亲的省委书记,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说出了心里话。有的村民说,我们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精神上也不能穷了空了,建议省委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抓经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有的村民说,现在国家给农民的政策实惠可多了,我们期盼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还有的村民建议,要为农民学习充电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徐光春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记。他诚挚地表示,“我们将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吸纳到党代会的报告中、体现到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请乡亲们放心。”

  9月21日,太康县独塘乡轩庄村老党员轩家勤意外地见到了省长李成玉。当得知李省长是为党代会征求意见来的,轩家勤又惊喜又感动,他竖起拇指动情地说道:“现在农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肥料、种子、农机等都有补贴,学生上学还有'两免一补',大伙还参加了合作医疗,省委、省政府的'十件实事'办得好,件件都办到了俺们的心坎上。”

  从9月20日到9月底,李清林、陈全国、孔玉芳、李柏拴、李克、叶冬松、孙善武、叶青纯、祁正祥、李新民、曹维新、王文超分赴全省各地,结合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城市社区、军队学校,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次“把党代会准备工作放到基层去”的大规模专题调研中,省委常委们先后召开座谈会二十余次,听取各界群众意见建议百余条。主要包括加快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老国有企业改制,促进社会稳定,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等。

  对这些意见、建议,报告起草组在修改报告过程中及时进行了充分吸收,使报告日趋成熟。

  在起草过程中,还有不少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普通群众来信提出建议,起草组都一一进行了认真研究。

  一稿、两稿、三稿……报告在一次次地修改中逐步完善、成熟,报告的内容更加充实,文字更加精练,篇幅更紧凑。

  10月21日,七届省委的最后一次全会--省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在郑州举行。在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修改后,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七届省委向省八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一致决定将这个报告提交省八次党代会审议。

  10月23日,省八次党代会正式开幕。历时近五个月,数易其稿的报告呈现在了919名省八次党代会代表和151名列席代表的面前。大会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审议。

  根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组连续奋战,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又对报告进行了67处修改。比如,在谈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根据代表建议,将“加快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民航和车站、航空港等交通枢纽建设,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一句,具体为“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公路网络、管道运输、航空运输、内河航运和通讯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郑州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更加符合河南的实际;又如,在不断增强加快中原崛起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增加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表述更为全面,等等。所有建设性意见,在大会闭幕前的10月27日,都被吸收进报告最后的定稿之中。

  徐光春同志在省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崛起的行动纲领

  “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有全局意识、战略眼光和求实精神。”

  “报告立足省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体现出继承与创新的特点,体现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

  “报告处处表现出省委以中原人民的福祉为己任,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省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徐光春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在全省上下、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记者走近代表、走访有关专家、走到群众中,谛听人们心底发出的声音,感受报告带来的强有力的冲击波。

  (一)

  “报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科学分析河南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到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这个主题,从今后五年以至更长时期奋斗目标的确定,到确立加快'两大跨越'、'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报告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强烈的信息,那就是:不仅要加快发展、更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代表、专家、各方面人士纷纷认为。

  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份报告,以大量数据和事实对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判断,指明了我省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同时,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开始了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为我省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一判断完全符合实际。温家宝总理今年视察河南时明确指出,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快速成长的工业大省。但大并不等于实力强,更不等于竞争力强。省委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跨越的重任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对河南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上了新起点,开始了新跨越。”李清林同志在报告起草说明中这样说。

  立足于河南的省情,放眼全国发展的大局,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对于这一奋斗目标的确立,自始至终参与报告起草工作的我省著名经济学家、河南财经学院资深教授杨承训说:“这一目标任务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的意愿。”

  正确谋划发展的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中原崛起奋斗目标的保证。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省要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和党的建设。

  报告进一步指明,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规模,而且要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大而强与富而美的统一。突出强调要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必然将带来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第一次把文化强省放在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蓄加快中原崛起的软实力;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党代会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和谐中原建设;报告还根据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用较大篇幅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加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必然将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的保证。”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黄亮宜说。

  代表、专家、各方面人士还指出,报告还就解决“三农”问题进行充分阐述、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些都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二)

  “一个主题”、“两大跨越”、“两大建设”、“两步走”……一个个新思想、新论断、新思路不断跃入人们的眼帘,省八次党代会报告好比一座精神的“富矿”,字字珠玑,令人们咀嚼不已,备受启发和鼓舞。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省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初步探索了一条符合省情的发展道路。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思路的提出,是建立在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反映了省委工作的连续性,体现了省委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生动实践。”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这样评价。

  比如,加快中原崛起奋斗目标的提出。

  2003年以来,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省委立足河南实际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远景目标,得到了全省上下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中央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后,中原崛起更加深入人心,加快中原崛起成为全省上下的强烈愿望。省委深刻把握新时期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省八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确立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快中原崛起,同时,又对这一奋斗目标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明确提出要“建成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成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

  比如,提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本次党代会第一次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这是一大创新,更是基于河南的省情和优势。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在经济产业中的比重已经占到了一定的分量,成为全国九个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省份。所以,在报告中强调,我们既要实现经济硬实力的发展也要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实现河南崛起既要有经济硬实力也要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持。针对文化强省,报告强调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艺术创新和运营方式创新,加大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全省先进文化的大发展”,为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比如,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阐述。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加快中原崛起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报告从对省情的分析和把握,今后五年目标的设定,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以及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体现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

  比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

  报告强调中原城市群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柱石”,要促其成为带动中原崛起的龙头;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支撑,要促进区域内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石”,要促进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增强。

  刘道兴说:“这种布局的提出,有利于各方面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共同推进中原崛起进程。”

  体现继承与创新的闪光点比比皆是。像“要把自主创新浓墨重彩地写在中原崛起的旗帜上”、“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加强创业环境建设,激发社会创造力”,等等。

  代表、专家、各方面人士认为,报告的表述方式也是一大创新,以文笔隽永、气势豪迈、论述凝练而成为党代会报告的经典。张胜涛代表、李苏庆代表说,“一个主题、两大跨越、两大建设”,这些响亮的提法,深入人心。报告既有严谨科学的指导性论述,又有直抒胸臆的诗一样的语句,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充分展现了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饱满的精神状态。

  “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代表、专家和各方面人士认为,这是报告的又一个鲜明特点。报告对今后五年以至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都做了规划,并提出要分两步走,体现了指导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全体代表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河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认为,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切实可行,部署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谋划发展有全局意识、战略眼光和求实精神,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体现了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体现了全省420多万党员和9700万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加快中原崛起的重要文件。

  “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矛盾,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次新的'赶考'……”

  省八次党代会已经闭幕,而徐光春同志的话却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赶考”这个凝结着浓厚历史意义的词,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加清醒地认识、思考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中原崛起的发展思路,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等诸多困难和制约。

  “这次机遇可谓千年等一回,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进取,努力在这场'赶考'中考出好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誓言铮铮。

  中原吹响了加快崛起的进军号角,承载了3000年厚重历史与文明的河南迈上了新的征程。在新一届省委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按照报告既定的目标与任务,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进而用发展赢得实力、赢得形象、赢得尊重,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中原崛起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②6

  □本报记者马宏图宋华茹郭海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