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48个非洲国家都将派团前来 北京峰会:中非新的里程碑 本报驻京记者 孙佳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00 解放日报 | ||
从50年前中国与非洲建交开始,中国人民便和非洲人民一道,患难与共、平等互利、真诚友好、全面合作,经过长达半个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正如国务委员唐家璇所说,已“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而这次盛会,必将成为中非友谊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11位老大使迎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了迎接远方的老朋友,年近八旬的中国前驻尼日利亚大使王嵎生从昨天开始,白天驻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晚上就住在机场附近的酒店,为的就是做好接待工作。“外交部邀我当礼宾大使,为国家服务,我很高兴。而且,我还能借此机会见到我的老朋友———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重温友谊呢。” 作为中国政府的礼宾大使,王嵎生说:从1日到6日,他要和其他10名离退休老大使一起,在机场迎来送往非洲兄弟。11名老大使都有着丰富的礼宾经验,其中有好几位担任过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有的则担任过驻非洲国家大使,语种覆盖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完全可以满足接待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需要。 这些天来,颐和园、天坛、北海、北京动物园等地进行了集中清理布置,著名的秀水街商场已经准备好在会议期间开设“夫人购物专场”,商场内,瑞蚨祥、盛锡福等多家老字号已准备好为非洲友人提供18小时快速定制服装的特色服务,营业员们还学习了一些非洲礼仪。 天安门广场上,早在几天前就布置好了中非合作论坛标志牌和大型花坛,为了烘托“非洲特色”,特意添加了槟榔竹和棕榈树等热带植物。市中心的街头,印着大象、长颈鹿和非洲草原的巨幅非洲风景画,别有风情。从市中心去机场,一路上都是此次峰会红绿两色的宣传条幅、大红色的灯笼和中国结。而夜幕降临后,按重大节日标准全部亮起景观照明灯,将北京装扮得五彩缤纷,让人时时感到节日的气氛。 在新闻中心领取记者证处,记者遇到来自中非的诺古巴纳·鲍尔·马林,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来北京。“这次会议?哦,我太满意了。连接速度高达20兆的互联网接入,让记者甚至能将视频随时传回国内。只要佩戴论坛记者证,在新闻中心无论是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发传真、复印文件、宽带上网,还是吃自助式午餐晚餐、搭去会场的班车,一律免费,真可谓VIP服务。很多非洲人都想来看看这次盛会,作为记者,我真的很有幸。” 50年的真心相见 此次北京峰会,是中非关系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这也是中非人民坚固友谊的最好表现。 8亿多人口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面积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大洲。中国与非洲虽然遥远,但中非友谊与合作源远流长。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广大非洲国家相继独立。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迄今,中国已同53个非洲国家中的48个建立了外交关系。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派驻非洲的新华社老记者屠培林为本报撰文:“我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桑给巴尔两地的博物馆里,都看到了当地出土的中国古代瓷器和钱币的展品。”可见中非合作虽已50年,但中非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1961年,我被新华社派驻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担任常驻记者,后来又移驻坦桑尼亚。周总理访非时我参加了报道。”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和非洲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国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总是率先承认,并及时给予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多次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广大非洲国家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屠培林回忆:“1971年10月,当联合国大会表决是否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非洲国家的赞成票就占到当天赞成票总数的1/3强。毛泽东闻讯后诙谐地形容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非关系继续向前发展。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提出了构筑中非关系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五点建议,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2000年10月,由中非双方共同创立的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的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布中非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2006年1月12日,中国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倡导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随着今年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相继访非,中非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老大使的非洲情结 作为中国前驻莱索托、纳米比亚大使,陈来元是中非诸多领域合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谈到在非洲的经历与中非友谊,老大使高兴地向记者讲述往事。 “特别难忘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表示支持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就是纳米比亚。”老大使回忆:“2000年11月,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访问上海。当时的上海市长徐匡迪会见他时,告称中国将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希望纳米比亚支持。努乔马总统当即表示,毫无保留全力支持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02年7月底,上海派特使访问纳米比亚进一步落实对申博的支持。“事后不久,我听说俄国和韩国均派出大员去纳米比亚拉票。后来,我到当时的根哥布总理的家乡为他祝寿,他告诉我,俄、韩前来游说,他和外交部的主管官员就是不说在国际展览局大会上将投票给谁的事。唯有对中国,从总统、他这个总理到外交部各级主管官员,都明确支持。” “2005年3月21日,希菲凯普奈·波汉巴宣誓就任纳米比亚第四任总统。我于2000年至2003年在纳米比亚工作期间,就与波汉巴结下了深厚友谊。”总结这些年在非洲做大使的经历,陈来元说:回顾历史,在反帝反殖及反种族主义斗争中,中非人民相互支持、相互同情、相互信任,为中非今天的深厚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突变的考验。 休戚与共,共促发展。50年间,中国在政治上,一贯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在经济上,援建了包括坦赞铁路在内的近900个项目;在文化上,中国与非洲国家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 北京峰会,正逢其时 “在上海很舒服,一点也没有拘束的感觉。”这个学期,上海体育学院又从非洲来了5名新学生,昨天,上海体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储江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也在为这次中非论坛高兴,还特地为此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而在复旦大学,一名非洲同学已经在去北京参加此次论坛相关活动的路上。 中非的文化交流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后开始,1978年后中非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迅猛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非洲国家已达43个,中国也向非洲国家派出留学人员和任课教师250余名,而到了2005年底,中国接受非洲留学生人数超过14万人,中国共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1.8万多人次。近三年中国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名;从1963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到2005年底,中国先后向47个非洲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员1.5万多人次,诊治患者约1.7亿人次。自1990年以来,中国已经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12项维和行动,先后派出3000多名维和人员。 相互支持,相互发展。如今,已有800多家中国企业落户非洲。据统计,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时,中国与整个非洲的贸易额只有1200万美元,而2006年中非贸易额将突破500亿美元。 正如胡锦涛主席今年4月在尼日利亚国民议会发表演讲时所说:“从1955年万隆会议新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到2005年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会议中国和亚非国家共同推动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从中国帮助非洲培训争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到非洲国家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中非建设者们共同奋战在热带丛林、用血汗筑就坦赞铁路,到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从中非共同建立中非合作论坛,到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历史见证了中非友好的一座座里程碑。” 和平与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中非合作,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峰会,正逢其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