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碎“自考集体作弊”的利益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11 大众网-大众日报 |
2004年1月,四川宜宾学院政法系在评阅全国自学考试试卷时随意给分,造成上千份试卷成绩失实,被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了自学考试统考科目的阅卷权,并被停止招收自考生1年。两年过去了,记者暗访发现,该校法学与公共管理系(前身为法律经济系)等多个系,在校考课程的自学考试中仍然作弊,系领导在考前15分钟会把答案发给所有考生。(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阅卷集体作弊,刚受了严厉处罚,为何紧接着死灰复燃?笔者以为,是集体作弊背后的“利益链”在作祟。以该系的自考法学本科专业为例,一名学生每年要交学费1800元,代管费500元,每周末授课。而按照四川省有关规定,自考生的学费20%交到四川省自考办,其余的80%宜宾学院会按一定比例返还教学系,如果是在院内上课,专科生返还600元,本科生返还750元;如果是在院外上课,则专科生返还700元,本科生返还850元。这就是该校法学与公共管理系集体作弊的原始动力。 显然,要使学校收益最大,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招收学生。而如果各科考试都非常严格,考试通过率较低,必然打击考生们的报考积极性,生源也会萎缩。生源萎缩,学校得到学费就会变少。 因此,要使收益最大化,就必须跳出通过率低—生源萎缩—返还院系少这一怪圈。而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惟一省事的突破口就是“通过率”。老师在“出题”、“监考”、“阅卷”等等环节上稍微放松一些,甚至越俎代庖,帮学生做题、给学生答案,“忧学生之所忧,给学生之所需”,使自考的“通过率”高起来。通过率高,报考的人就多,生源就会好,学校的管理成本也会整体降低,随之出现的将是“通过率高(集体作弊)—生源多—返还院系多”这样一条利益链。 因此,要遏制高校自考师生集体作弊,就必须从这条利益链下手,只有把利益链这个七寸打住了、砸碎了,才可能规范高校的自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