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凭啥不能降价竞争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35 上海青年报 |
□毕书之10月29日,一场持续3个月之久、引发了整个北京图书零售市场震荡的海淀图书价格大战终于暂时停火。此前的10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第三极书局和中关村图书大厦同时于10月15日全面停止价格战。(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在价格战中尝了三个月甜头的消费者,不管多么不情愿,便宜的书餐的确是没有了。两家书店的价格战的夭折,并不是由于某一方的倒下,而是中止在一纸行政命令之下。叫停的紧急通知写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而竞争被“叫停”本身,便传达出一个潜台词:价格战是恶性的,损害 了某些正常的社会利益,不能任其继续下去。这样的潜台词给我们留下悬念:中国的图书行业,为什么就不能实施市场价格竞争战略?回顾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图书价格战,价格始终没有跌破成本底线,达到据说要“亏本”的非理性。竞争的当事主体之一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总经理孟凡洪表示,“我们这次降价是一个企业行为,没有给出版社带来任何损害;我们通过新华物流采购中心,以集约化的方式运营,能够降低成本。而且我们的降价给读者带来了实惠。”另一个当事主体———第三极书局,也没有认为自己的打折战略是有意识的挑起恶性竞争,而是“出于全盘战略的一个决定”。 这就是说,价格战的各方仍然秉持着经济理性,没有超越“经济主体”的身份。至于个别小书店在竞争中陷入生存危机,其实原本属于市场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果,又何必上升到经济以外的高度? 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都感到了“书价畸高”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对于图书价格通过竞争降价寄予了厚望,希望发生在这两家书店的竞争,能给全国提供一个压缩图书行业泡沫的成本的样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北京街头两家书店的降价竞争“叫停”,的确让人费解。 并非只有建立严格的定价销售制度,并非是要按照分利的原则统一定价,才能保持图书行业的均衡态势。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将使价格实现最优化,将使图书市场的资源得到优化重组,最主要的是,将令消费者在不对称的市场运作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因此,市场的东西最好交给市场解决,管理者的职责是呵护市场竞争的良性运转,对于恶性的竞争进行干预。通过一个通知中止消费者和竞争主体都认可的竞争,这不是市场管理的正常之道。 为什么不能允许我们的图书经营者搞“价格战”?价格战到底打破了怎样的图书市场利益结构?这让大家很难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