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蒸湘区委书记李安平: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38 红网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历史任务。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必须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的先进性入手,把和谐理念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充分发扬民主,实现党内和谐,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党内和谐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没有一支和谐协调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谐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一要讲规矩。坚持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严肃党的各项纪律,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党员权利,维护中央和上级权威,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活力。要坚持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杜绝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一盘散沙等不良现象。二要讲程序。要珍视党内尤其是领导班子的团结,积极建设和谐班子。要注意加强沟通,做到重大问题事先沟通、关键时刻及时沟通、意见不一反复沟通,通过沟通增加信任、凝聚力量、实现和谐,形成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默契配合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的干部导向,重实绩、重品德、重能力,做到官得其人、才适其用,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党内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党内和谐的积极因素得到最充分的调动。三要讲原则。讲党内和谐绝不意味着放弃马克思主义原则,抹杀党内矛盾,不讲是非原则,搞一团和气,而应该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形成既信念坚定、人心凝聚,又互相补充、和谐共处的生动局面。 二、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重要体现。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实践目标。搞好先进性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从理论与实践上讲都具有重大意义。一要明理。要牢牢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一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新的形势,研究新的课题,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二要能干。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要创新执政理念,转变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以科学执政化解矛盾,以民主执政凝聚人心,以依法执政促进社会和谐,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当中,落实到基层组织的具体工作和每个党员的实际行动中。三要正心。要排除各种不良政绩观的干扰,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妥善处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多干让大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事关心群众长远利益的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问题,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实现好、维护好、发挥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成果。 三、实行综合治理,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斗力
党员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干部作风历来都是党风建设的重点,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实表明,一个地方的工作,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一个干部的形象,优在作风,劣也在作风。一要立制度。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紧密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通过建章立制加以治理和规范,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纠正和杜绝一些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二要善服务。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三要强监督。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在自觉接受监督中改进不足。在做到洁身自好的同时,还应当坚持原则,激浊扬清。要克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和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思想,树立“监督是治病、监督是救人、监督是负责任”的观念,切实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强化监督,使清正廉洁在党内蔚然成风,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起先进性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稿源:红网 作者:李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