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大城市圈角度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孙亮)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09:45 东方网 |
长久以来,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的争夺战就从未停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特区深圳到今天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两地经济高速增长都得益于身后同样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说,金融的发达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因此,“金融中心”的归属也就自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对其争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而近期,随着一股新势力的介入,原本沪深两地的角力局面正悄然发生转变,而这 一潜在的格局调整绝非空穴来风。先是2006年5月26日,中央下放了有关《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紧接着中央对天津继续出台相关金融优惠政策:包括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离岸金融业务与保税港区等。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甚至宣称,“以后有关金融方面的重大改革试点,都要放在滨海新区”;而近日更是传出天津已获中央批准,建立第三家全国性的证交所,开设创业板。一时间,有关“金融中心之争”的话题再次成为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学术界更是围绕“中国的金融中心身在何处”展开了激烈的探讨。部分专家甚至断言:在今后十年,天津将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 应该说,站在上海的角度,面对天津滨海新区异军突起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必要的担心和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毕竟,作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枢纽,大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体系建设,不仅可以积极填补政治中心北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解决长期以来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还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极点,向周边乃至整个中国北方有力辐射,符合我国整体区域联动的发展要求也与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适应。而在这种国家整体发展趋势和诸多政府引导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或多或少会对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产生一定影响。 但问题在于,一个竞争对手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前天津给上海带来的压力难道就一定会导致上海这个国内金融巨人的没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另辟蹊径,跳出上海本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城市圈出发,对上海的金融中心道路作一个简要地分析。 按照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中心有两个:纽约和伦敦。如将标准稍作放低,那么芝加哥、巴黎和东京也应被列入其中。可以说,这五个城市俨然是各地区无容置疑的金融中心,同时代表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上述五个特大型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周边都集聚着一系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发达的中小型城市群,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大都市圈”。与上述城市相对应:纽约大都市圈、伦敦大都市圈、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和东京大都市圈。 纵观上述世界金融中心的构成格局,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绝不仅仅取决于单个核心城市本身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或许正来自于其周边整个城市圈所给予的“团队支持”。而金融中心本身所存在的意义,也自然应该从推动核心城市的发展外延到辐射整个城市圈,进而发展到一个国家,乃至于一个世界区域。 正是站在这个角度分析,要回答当前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会受动摇就转换成回答上海所在的长三角都市圈在全国的各城市圈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谁才是真正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就明朗了许多。首先,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长三角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共十六个城市组成,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七千二百四十万。按照“大都市圈”的创立者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的标准:“人口两千五百万规模和每平方公里两百五十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长三角是中国国内唯一符合条件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圈”;其次,考虑其经济发展水平,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长三角地区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发动机;再者,从对外交流角度讲,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180多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整个区域以其独有的魅力俨然成为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最后,就其内部的联系程度而言长三角15城市在交通、资金、人才、物流、通信、旅游等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一系列共享机制,而这也是现存的其他都市圈所没有达到的。而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长三角都市圈的交流联系必将更为密切。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上海所在的长三角都市圈在各个方面较之于珠三角或是京津冀都市圈,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发展的空间。而这种整个区域经济的巨大优势正是支撑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定位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上海走向世界、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和后盾。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上海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在当前情况下不会因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而受到所谓的威胁,更不会顷刻瓦解。应该说,此刻过度的怀疑和焦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上海的目光显然应该放得更远些,毕竟当前的上海离其他的五大金融中心城市,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相当的大的距离。因此,其着眼点与其集中于和天津争夺所谓的“中央优惠政策”,不如还是立足于自身,立足于整个长三角都市圈内部将龙头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通过内部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组合,把整体都市圈的“场效应”散射出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相信到那一天,上海也就自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了。 作者:孙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