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阿婆的一天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0:08 南方新闻网 |
关注独居老人 也许是人们的忽略,在社区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老年人在私伙局里开心唱戏,也许是媒体的视角,过多地关注了那些有组织的老人家。其实,社区里很多独居的老人,他们每天生活在我们的目光之外,平静的背后,他们开心吗?他们关注什么?他们是不是很孤单?他们又是如何排遣孤单的?社区新闻正在关注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 线索提供:87388888邮箱:guangzhouxw@vip.sohu.com 早晨5点起床,进行晨练。中午11点,煮1包方便面作午餐。下午,看报纸、给外地的大哥写信。下午5点,蒸两个馒头当晚饭。晚上8点,睡觉。这就是独居的杨阿婆一天生活的全部内容。 子女住得远,家里没有电视,只有一部小灵通与外界保持联系。昨日中午,她留我们两个记者一起吃饭时,兴奋得手舞足蹈:“好久没这么多人一起吃饭了!” 今年6月,记者收到家住越秀南路永耀南街31号首层杨阿婆的来信,咨询平安钟是否可安装。接到信后,记者曾两次前往探望,均无人在家。昨日上午10点,记者再访,终于找到了这位独居老人。 没有晨练音乐自己喊口号 杨阿婆今年77岁,膝下1儿4女,都已在广州成家。十几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一直同子女住在越秀老屋。因旧宅拆迁,今年5月,她搬到越秀南路永耀南街31号首层,开始独居生活。 昨日上午10点,循着旧街,记者来到永耀南街31号。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人正独自坐在家门口的凳上,看着几天前的报纸,见有客人前来,她热情地招呼进屋。 40多平方的房间隔出一个小阁楼,空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台小冰箱、一张单人床、一张梳妆台和几张椅凳,床上的被子薄而陈旧。 老人告诉记者,前天夜里起凉风,昨日凌晨4点多,盖着薄被的她就被冻醒了,只好起床爬上阁楼,又拿了一床被子盖上,但“被子还是十几年前的,不保暖,还是很冷。” 凌晨5点,老人说实在冷,就起床了。照例花1元钱去街边买了两个馒头当早餐,然后回到小阁楼进行晨练——没有晨练音乐磁带——她就自己喊着口号,伸伸胳膊,压压腿。 早上7点钟,街坊都起来了的时候,老人就走出门跟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住在对面的一位老街坊说,他们都体恤阿婆生活一个人住不方便,附近小偷也比较多,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阿婆打个招呼”。 装不起平安钟买个小灵通 杨阿婆一直想在家里装一个平安钟。老人告诉记者,子女都住得比较远,来去起码要两个小时,所以不方便常来看她。去年9月,她从报纸上看到荔湾区一位孤寡老人死亡两年发现时已成白骨的事件后,也想装个平安钟。“尽管没有大病,但毕竟岁数已高了嘛。” 记者曾就此向广州市民政局询问过,得到的回答是,安装一个平安钟要1200元,老人的情况并不属于政府免费安装平安钟之列。不过,老人可以参加某家企业的资助活动,能减免500元安装费。思量再三,老人还是放弃了这个名额,“700元太贵了,每月15元的服务费也划不来。” 老人说,几位子女的家境都不太宽裕,她也一直靠自己900元的退休金生活。除去每月138元的房租、每日衣食,她不舍得花这么多钱。 几个月前,经街坊介绍,老人买回来一部小灵通。老人对这件家里最新的家电很满意,“199元购机,还送了300元话费呢,比平安钟便宜多了”,老人还把火警、急救的各种电话都贴在床头,以防止发生突然情况。 多日不去菜市中饭吃泡面 上午11点多,老人开始张罗做午饭——1包袋装面。老人说,因为1包泡面只要5角钱,比买菜做饭便宜得多,她已经多日不去家后面的肉菜市场,而习惯了每天以泡面、馒头为食。在家里客厅一角,记者看到,地上摆了两大包(5小包装)康师傅泡面。 老人热情地拿出4包泡面,执意留记者两人吃饭,因为“很久没有人陪我吃饭了”。 用来煮面的是大女儿送来的一个电饭煲。将锅洗净,倒入半锅水,一包包拆开泡面和调料,10分钟后,水煮开,老人把泡面和调料都放进去,并特意加了她喜欢吃的陈醋。 5分钟后,泡面煮好了,因为第一次煮这么多泡面,老人加的水不够,泡面变成拌面。阿婆不好意思地笑着,忙着整理桌子,张罗大家吃面。阿婆很开心,一边吃,一边重复地说:“你们能陪我吃饭,我很幸福”,“要是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吃饭就好了!” 饭后,记者陪阿婆洗碗,看到阿婆一直都在笑,眼睛眯成了缝…… 坚持一个爱好读信和写信 下午两点,阿婆搬了一张凳子,坐到了家门前的巷子里。她拿出昨天的报纸,并给住在江西的大哥写信。老人说,夏天时,因为屋里不透气,很闷热,她已经习惯了坐在巷里乘凉,还能跟过往的路人、街坊聊聊天。 她说,她一直跟住在江西的大哥保持书信来往,她喜欢读信和写信。尽管视力不好,读一封信和写一封信都要费上半天,但老人一直坚持着这个爱好。 她也一直在盼望着儿孙们能有空来探望她。住在同德围的儿子有时候会骑着自行车过来,坐在巷子里的老人很远看见,就会小跑着,迎上去接他。 “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好久没来看我了”,老人慢慢说。 阿婆49岁的儿子在白云同德围当保安,他说,让母亲独居实在是迫于无奈,因为自己和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合起来的工资只有800多元,还不及母亲的退休金高,“如果家里条件好,绝对不会让老人独居。” 下午4点半,记者离开的时候,老人说她也开始做晚饭了——蒸两个馒头。 她说,吃完晚饭,天黑了,她就关上大门,留在家里整理家务,或是默坐一会儿,看看以前的照片。到晚上8点,上床休息。 杨阿婆给本报的来信 记者同志好: 最近获得政府关爱,在越秀南永耀南街31号首层独居。想向贵报请教,老人用平安钟或贫困户想用(平安钟),手续怎么办?可免费照顾吗? (我)有个简居,想自5月1日开始订半年《南方都市报》,今后她就是我尊贵的良师益友,提(醒)我上进到老。 祝您工作愉快。 单亲独居阿婆呈 2006年5月 采写:本报记者彭美实习生叶蓁蓁 摄影:本报记者严明见习记者韩涛 图: 每天早晨,杨阿婆都要晨练——没有晨练音乐磁带——她就自己喊着口号,伸伸胳膊,压压腿。 下午,杨阿婆在门口看报纸。 午餐就是一包方便面。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