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事局领导:探索海外招聘的上海实践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0:12 人民网 |
●在接待应聘者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成熟的运营机制 ●对于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来说,走出国门进行招聘,开拓了视野,近距离接触了 海外留学人员,了解到他们对岗位的需求情况海外招聘 聘用双方反响强烈 记者:近年来,上海市加大了集聚海外人才的力度。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上海近两年在海外招聘方面的举措。 毛大立:为进一步推进上海“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的实施,不断提升上海的人才国际化水平,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去年11月11日至23日,上海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了3场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 今年9月7日至19日,上海市海外人才招聘团又分别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3场海外留学人才招聘会,期间还拜访了美国国际人力资源协会。 记者:上海市海外招聘团的组成结构是怎样的? 毛大立:招聘团由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各区县人事局和上海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参加。参加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招聘的单位共带去招聘岗位1700多个。参加赴美国、加拿大招聘的单位共有27家,另有一批委托市人事局代理招聘单位共136家,共带去招聘职位2000余个,岗位数4600余个。 记者:海外留学人才对这两次招聘的反应怎么样? 毛大立:两次招聘活动成效都非常显著,不管是招聘单位还是应聘人才都反响强烈,招聘单位已经“锁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和新西兰奥克兰的招聘活动在当地华人圈中引起了轰动,许多留学人才乘火车或飞机赶到招聘会现场洽谈。3场招聘会共接待洽谈1072人次,详细洽谈476人次,共收到简历717份,其中博士学位43人,硕士学位404人,学士学位266人。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的3场招聘会参会人数逾1500人,收到简历1471份。从汇总数据分析:学历学位上:博士学位25%,硕士学位57%,学士学位18%。年龄上:20―30岁的占37%,31―40岁占43%。专业领域以IT、金融、投资、经济、生物工程、新材料、教学等为重点。 招聘活动还极大地宣传了上海的市情和“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许多留学人员和单位都希望了解上海,但相对来说对上海的宏观环境了解得多一些,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具体用人政策等并不了解,通过招聘会新闻发布和用人单位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等,海外留学人才加深了对上海的了解,也对“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更加关注。 多方协作 保证招聘圆满成功 记者:在您看来,招聘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毛大立:首先要感谢我国驻外使领馆的高度重视,以及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海外联络处的全力相助。 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家外专局驻外代表处对我们的各场招聘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前期在当地对招聘活动和岗位进行了大力宣传,而且在招聘会召开时,都亲自到招聘会现场与招聘团的成员进行亲切交谈,介绍当地的教育概括及留学人员的特点等。 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海外联络处和在外留学人员则积极与我驻外使(领)馆联系,取得支持,组织当地留学人员参会,并在招聘现场协助会务工作。 其次,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确保了任务顺利完成。为了扩大招聘会影响,我们在国内外媒体与网站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支持下,将招聘信息在大使馆的网站上刊登;联系当地大学学联的网站等,将招聘岗位和信息广泛发布,便于留学人员详细了解招聘会的情况。 三是政策培训与资料准备工作周密,出发前我局专门对招聘团成员就本市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关政策及外事纪律等进行培训,以便整个团队的安全性和统一性。资料准备上,专门印制了政策宣传册、招聘会会刊、登记洽谈等会务用表、岗位信息单等,以便参会人员多渠道、多方位详细查询、了解信息。我们还有针对性地预约了相关人才到招聘现场面谈。 此外,招聘的成功还少不了国内外媒体的跟踪报道,以及招聘团成员废寝忘食、连续作战的精神。 【1】 【2】 人民网记者 余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