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马路上的文明”西欧给我们上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0:41 新华网

  车行法、德,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当地无处不在的“马路上的文明”。绝大多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以及他们彼此间的礼让、和谐,使得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还是在西欧城市繁华狭窄的街道上,司机都能找到一种“放松感”和“信任感”。作为一名不熟悉路况的外国人,记者仅仅依靠奔驰E级车上配备的车载、便携式导航仪以及路书,就可以沿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安全、快捷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高速公路上不讲车德的司机很少

  与国内高速公路相比,德国的高速公路封闭性很好,绝对不会有行人进入。另外,高速公路上不讲车徳的司机很少,并线不打转向灯、右侧超车、长时间低速占用超车道、乱鸣喇叭、向车窗外吐痰、扔垃圾、长时间使用远光灯、大货车占用最左侧快车道、超载大货车坏在路边修车等现象基本上没有。记者曾经听一位在法国驾驶多年的老司机说过这样一个现象,与在中国开车相比,在西欧开车刹车片的磨损要省很多。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的支撑却是“马路上的文明”。

  在法、德行车基本不用按喇叭

  记者在法、德行车的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基本不用按喇叭。因为很少有车乱加塞儿,大家都习惯了有秩序的行进和等待,汽车喇叭不再是司机表示抗议的重要手段。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艾思孟曾经对记者介绍,我们在生产出口中国的汽车的时候会使用耐用的喇叭。厂家“因地制宜”的举动无可厚非,但却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国内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欠缺的尴尬。

  在南锡、斯图加特和柏林,记者注意到行人大多严格按照交通标线和信号灯行走,很少有人乱穿马路。有了这样的前提,城市中路口机动车的通过率非常高。一旦红灯变绿灯,排队等候的机动车迅速起步加大油门通过路口,在同样的时间中通过路口的机动车数量要远远高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记者还注意到,在法、德等西欧国家行车,司机与司机、司机与行人之间的礼让非常重要,而透过车窗短暂、平等的眼神交流成为他们之间无言的“对话”。例如有时候,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机动车多会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安全通过,有的司机会用请的手势或眼神向行人示意,行人也会回报感谢的眼神或点头示意。

  机动车要礼让行人

  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奔驰公司全球公关总监约翰尼斯·瑞夫纳斯与记者聊起了交通文明的话题。他说,在德国,上世纪60年代汽车大量进入家庭;而在中国,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欧洲,汽车的增长与上百年汽车文化的成熟是同步的。随着汽车的慢慢增长,一代人一代人也在不断地总结和学习。中国的汽车增长是爆炸式的,这容易引发很多问题。约翰尼斯·瑞夫纳斯还特别建议,中国的驾校应当教给新手司机如何跟各种情况打交道,包括动物、卡车、行人等。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国内一些旅行社已经推出了德国等国家的自驾游项目。记者认为,与普通游客在国外公共场合必须遵守的一些礼仪相比,在国外自驾游更要严格遵守机动车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等交通礼仪,融入“马路上的文明”。因为这不但关系到中国驾驶员和游客的形象,也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万万马虎不得。

  (记者南辰)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专电相关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