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新华社消息”长大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6:00 新华网 |
艾琳 作者文集 等到我们村通上有线广播,已经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候,我刚刚上小学。 刚开始通上有线广播时,还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而是在村中心的电线杆上,安装一只大喇叭广播。靠喇叭近的村民,声音大得有点受不了,离喇叭远的村民,则可能听不太清 。我家就是属于靠得近的,但我不嫌声音大,在那个年代,能够听到广播喇叭的声音,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记得广播接通的时间大约下午5点左右,我听到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当时听到的第一句从广播喇叭上发出的声音,就是“据新华社报道”。刚刚听到这句话时,由于见识太少,我还真的不知道什么叫新华社,我还自言自语了一句,“新华社,还有姓‘新’的”。第二天,我还特地问老师“新华社”是什么人呢!老师笑笑说,是一个单位,至于什么单位、什么情况,可能老师也说不太清楚,总之他没有给我讲更多有关新华社的情况。 自从有了有线广播以后,我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份乐趣,听广播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听广播过程中,每天都要听多少遍“据新华社报道”,讲中国人的事是如此,讲外国人的事也如此,毛主席接见群众的活动前要加“据新华社报道”,毛主席会见外国人前也要加“据新华社报道”。我无数次地反复想,这个新华社到底是一个什么单位呀,怎么他们什么都知道呢? 随着年龄的增大、见识的增多,对新华社的了解也在逐步增多,慢慢知道新华社是一家通讯社,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写文章、写消息,广播上的消息,就是这些人写出来的。于是,我的思维转向了对文章作者的崇拜和羡慕,不知多少次地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够被广播播出该有多好。 因为广播知道了新华社,于是,在看报纸时也开始注意起新华社的情况来。原来,报纸上很多消息也都是来源于新华社,特别是参考消息,来自于新华社的消息更多。 虽然对新华社的了解仍然只是知道她只是一家新闻通讯机构,但是,听、看、读新华社消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多。参加工作以后,更是每天都要看大量来自于新华社的消息、新华社的报道。 此间,因为工作需要,与新华社记者也发生了联系,多次接待新华社江苏分社的记者,采访有关工作,了解有关情况,为记者的采访提供一些帮助与支持。由于这个原因,对新华社的有关消息、情况更加关心、关注,收听、阅读新华社的消息更加认真、细致。 今年2月25日,更是令我难忘的日子,自己所写的一篇时评《名人离婚与新农村建设》被新华网刊登,成为新华网的一名时评作者,并经常受到新华网评论部编辑老师的照顾与厚爱,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 能在新华社创办的新华网上发表文章,对于一名听着“新华社消息”长大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幸福、十分快乐的事。 今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新华社成立75周年的一份祝福,也以此文表达对新华网老师的一份感谢。 相关专题:庆祝新华通讯社成立75周年 特刊:我与新华网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