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共政策何以陷入“澄清困境”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7:02 国际在线 |
作者:何勇海 据新华社消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5日表示,有关“铁道部酝酿在火车票中加收铁路建设费,火车票将要涨价”的传言不属实,铁道部从未提出过这方面的议题。(11月6日《中国青年报》) “铁路建设费”的传言出自《中国经营报》11月4日的报道:该报记者独家获悉,今后火车票价有可能效仿民航的“机场建设费”概念,在票价之外额外收取“铁路建设基金”,以寻求一种方法来“堵”住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庞大缺口。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就此事进行市场调研。此爆炸性新闻一经披露,各大网站和媒体纷纷转载,批评之声四起,一时间好不热闹!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却将人家好不容易弄来的“独家新闻”,斥之为“没有任何来源和依据”。 无独有偶,日前有媒体和网站称,“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在酝酿取消独立设置的成人教育学校”,此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又站出来声明:该报道为不实报道;还有诸多媒体报道称,“明年中国学生将可以在本土参加美国高考——ACT考试”,此后教育部又站出来声明:此报道严重失实…… 如今,像这类先有某种消息满天飞、后有相关部门再站出来申明“报道不实”或“以讹传讹”的现象大有增加的趋势,某些主管部门还声称“信息来源不是本部门”。如果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似的小道消息,“以讹传讹”一下,也无可厚非,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上述被“以讹传讹”的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真不知道是如何出笼的。 对此,笔者只能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一,由于信息披露者语焉不详,解释不清,非专业人士的媒体及公众确实因理解错误而“以讹传讹”。比如,教育部对独立成人教育学校进行改革,正在酝酿的是将这些学校划归到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独立学院中,或者将其改组成培训机构不进行学历教育。媒体是不是就此“直白”地理解为一概取消了?很多评论文章批评教育部以“一刀切”的方式整治成人教育乱象是不折不扣的“懒政”,由此就可见误解之深。 其二,先放出风声,故意隐而不发,以测试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并据此定夺下一步如何办。比如对于“铁路建设费”,铺天盖地的网络非议和媒体批评几乎一致地认为,铁路运营单位与乘客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乘客花钱乘车,铁路运营单位提供等值运输服务,完全属于一种买卖关系。乘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付清应付的服务费后,另外一方(包括政府)都没有理由向乘客收取其他额外费用。向乘客收取“铁路建设费”显然有悖市场经济规律。如此下去,以后是不是医院也要收取“医院建设费”,学校也要收取“学校建设费”,用电也得交“电站建设费”,喝水再来个“管道建设费”?舆论对此的反应如此激烈,这或许就是铁道部出面声明“报道不实”的真实原因吧。 其三,有关决策部门拟订中的草案被提早曝光。比如,教育部有关人士在辟谣时说,对独立设置的成人教育学校进行改革,其间涉及到教师、学生的安置等一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很多问题都还没有讨论成熟,某些“心直口快”的“内部人士”就早早地披露了出来,难怪会引起非议。决策部门拟订中的政策草案,还是先守口如瓶为好,免得不实传闻满天飞,从而不得不陷入“澄清困境”。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最终出台的公共政策,竟然与当初的“不实传言”较为吻合。事实上,事关众多人利益的公共政策屡屡“以讹传讹”,尤其是被知名媒体“以讹传讹”,根子还在重大事项决策部门及决策者自己。不然,他们怎么不对报道严重失实的媒体提出诉讼,至少也会要媒体来一番更正或道歉什么的;不然,他们为何不拿出足以证明媒体报道失实的证据,却一句简单的“报道失实”否决之?留给公众的,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谜团。要不使公共政策屡屡“以讹传讹”,首先要自己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了,而不授人以“以讹传讹”的话柄。
审稿:蒋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