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快评:"母亲河之病警示沿黄畸形发展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20:30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7日电(记者林嵬、姚润丰)黄河实现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绝不意味着“黄河的事情已经办好了”。事实上,缺水和日益严重的污染,正让我们的“母亲河”身染重病。正如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说:“在庆贺战胜了多次大洪水后,我们突然发现黄河生存危机突出。”

  近年来,由于沿岸工农业超量引水,黄河越变越“瘦”。据统计,1997年到2003年

,每年有五分之四的黄河水被沿黄地区用掉。由于冲沙用水被大量挤占,黄河下游主河槽严重淤积萎缩,大部分河段出现“二级悬河”,河道形态处于历史上最危险阶段。黄河不仅水少、水浑,还越变越脏。近20年来,黄河排污量增加一倍,十几条重要支流成为“排污沟”,干流一度40%河段丧失水体功能,污染已成为黄河治理的又一重大隐患。

  黄河之“病”令人心忧,但单靠“治水”治不好黄河。黄河的“病”表现在河里,病源却在岸上。一些地方“铺摊子、拼资源、抢速度”的旧有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黄河积“小病”成“大病”。时至今日,这种旧的发展模式,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惯性。

  就在黄河面临“水荒”之时,一些地方却仍竭泽而渔。目前,沿黄上游地区正在进行投资数千亿元的重化工“大跃进”。专家指出,这一重化工带已超越黄河供水“底限”,可能引发上下游、工农业间的用水之争。为了治理黄河污染,国家大量关停了黄河流域“十五小”企业,但沿黄一些地方“关小厂上大厂”,使排污总量不降反升。还有沿黄刮起的“圈水造景”之风,规划和已建景观水面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造成对黄河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要想救治“母亲河”,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抛弃旧有的发展模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如此,才能真正根本实现让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完)

  相关新闻:

  人水和谐造福中华—写在人民治理黄河60年之际

  人工“清洗”黄河,助解“悬河”之危

  黄河之水天上来 各地分到多少水

  黄河岁岁在造陆 年增土地约万亩

  推广“黄河经验”两内陆河“复活”

  黄河上游遭遇历史异常“干渴”之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