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背后(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0:00 人民网-华南新闻

  11月15日,本报第十七版刊发了《广西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纷纷来电,想进一步了解有关东部黑冠长臂猿的情况,并表示要捐款捐物支持广西搞好邦亮林区的保护工作。

  那么,靖西邦亮林区会不会发现更多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它们的分布情况怎样?应该如何做好保护工作?带着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专访了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中

国项目高级自然保育主任陈辈乐博士。

  记者:目前,在靖西邦亮林区发现了17只东部黑冠长臂猿。根据你们的考察,该林区是否还有更多的种群数量?

  陈辈乐:我们的考察方法是根据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的长臂猿考察方法设计的。每天,我们有12组超过30人的队伍同步考察整个可能有长臂猿出没的林区范围,所以得出的种群数量是比较准确的。但是,由于邦亮林区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所以还可能有猿群没被发现。靖西邦亮林区跟越南崇兴林区是连成一片的,整个林区面积大概有50平方公里,属于我国的约占2/5,大概有20平方公里。根据在越南崇兴林区工作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官员提供的资料和我们到越南访问期间观察所得,崇兴林区较适合长臂猿栖息的森林面积大约有10平方公里,与邦亮林区能让长臂猿栖息的森林面积差不多。FFI官员2004年在越南崇兴林区的调查发现有30多只东部黑冠长臂猿。那么,按照面积推算,靖西邦亮林区可以容纳更多的长臂猿。

  记者:东部黑冠长臂猿在全球分布的情况怎样?

  陈辈乐:过去,东部黑冠长臂猿曾广布于红河以东一带,从越南北部湾至广西边境的热带地区,有一定的数量。由于猎捕和栖息环境的破坏,导致该物种的急剧下降,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目前发现的东部黑冠长臂猿,仅分布在广西靖西县和越南高平县交接处。据考察,靖西县邦亮林区初步核实有3群17只,越南高平县境地内约有30多只,而当中数字很可能有重叠。因此,就目前发现的情况看,该物种的全球总数不会超过50只。

  记者:在我国,东部黑冠长臂猿曾被认为于上世纪50年代已灭绝。在越南,上世纪60年代也被认为已灭绝。但现在,为什么又重新出现?

  陈辈乐:事实上,从来没有科学家在广西的野外看见过该物种。我们经常引用的“长臂猿自50年代起在广西灭绝”资料,是科学家根据访问群众和猎人收藏的皮张、骨头推断,认为广西的龙州、大新、靖西和那坡边境四县曾有长臂猿出没。而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没有较可靠的报道说在广西出现过长臂猿,因此,科学家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而越南方面纵使一直也在寻找,但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未发现过东部黑冠长臂猿。由于上世纪90年代前,边境地区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我国和越南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又比较严格,科研人员要深入该地区进行调查访问不容易。本次考察获得的照片和录象资料证实,东部黑冠长臂猿确实在靖西邦亮林区生存着。因此,虽说是重新发现,但从较严谨的科学角度看,可以说是首次在我国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

  记者:您认为导致东部黑冠长臂猿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辈乐:由于长臂猿极少下地,主要在树冠层活动,主要吃多汁野果。这样严格的生态要求,决定了该物种必须栖息在保存较好的天然森林中。但我国因人口的急剧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栖息地面积大幅减少,从而影响了该物种的生存。此外,人为因素如乱捕乱猎等行为,也导致了该物种数量的下降。若非边境地区交通不便,国家对土地利用和枪支管理严格,东部黑冠长臂猿可能真的要灭绝了。

  记者:东部黑冠长臂猿重新发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意义?

  陈辈乐:东部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被国际灵长类专家认为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与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和印度尼西亚的红毛猩猩都是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是我们的近亲,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物种的重新发现,对物种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臂猿的生态要求非常严格,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指标物种,可准确告诉我们一个森林的“健康情况”。另外,长臂猿主要以野果为食,对森林种子传播起到很大作用,这有利于生物链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生态平衡。第三,发现这个物种后,我国的长臂猿种类就达到了6种,与印度尼西亚一样成为长臂猿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有利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长臂猿研究地位,有利于今后的科研工作。

  记者:我国的东部黑冠长臂猿种群目前保护现状如何?

  陈辈乐:该物种目前已得到国际上小额资助资金,靖西县林业局也安排了部分资金,派专人对邦亮林区开展巡护及宣传工作,防止偷猎等不法行为。同时对栖息地加强了保护和管理,一些不利于该物种生存的因素逐步减少。但是要长期有效地保护一个跨国分布、极度濒危的物种,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资金支持。我们期待通过媒体宣传,让各方面更加认真做好对这个物种的保护工作。

  记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做好保护工作?

  陈辈乐: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对长臂猿栖息地的保护。包括加强巡护工作,禁止乱捕乱猎;禁止砍伐林木、烧炭,防止森林火灾;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当地群众开展联防工作;要增加管护经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和交通设施、宣传牌、对讲机、管理站)。

  其次,要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加大生态能源建设,积极开展沼气池建设;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开展封山育林工作。

  第三,要积极筹建自然保护区。要认真组织综合考察、总体规划;当地政府要落实管理机构、经费和人员,指导开展保护区申报工作。

  第四,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主要包括:争取全球环境基金(GBF)、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国际保护组织、基金会的支持和援助。同时,希望地方政府与香港嘉道理农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进一步合作,并积极与越南开展跨国保护。

  第五,要开展监测与培训。既要探索该物种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关的措施及对策;又要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庞革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