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金华的提醒是个信号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0:13 红网 |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中央部门财务负责人审计研讨会上透露,明年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凡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有屡查屡犯问题的,一定要点名(据11月15日《生活报》)。 我国是从1996年开始审计结果公开的。一般来讲,审计报告应该公开,问题是谁的都说得一清二楚,不遮不掩,实事求是,才有利于监督和查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7日 下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时称,审计出中央部门违规违纪资金55.1亿元。按理说,违纪问题已是相当严重。但是人们发现,与以前审计报告中的一大批中央部委违法违规问题被曝光,国家职能部门违规行为被公开点名相比,2005年度审计报告难以看到具体部委的名字,取而代之的却是宏观的共性的表述,“不点名”批评成为显著特点,不见“审计风暴”,曾经令许多人大失所望。对此,李金华在报告的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审计工作内容之一在于揭露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完善管理。因此,在李金华1.5万余字的审计报告中,有近半篇幅用于揭露问题、提出建议。 然而,时至今日,李金华重提不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有屡查屡犯问题的,一定要点名”,不能不让人再次感到兴奋。愚以为,李金华的话至少释放出两个信号:一个是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执行财经纪律上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同时也表明李金华要恢复自己“铁脸审计”立党为公的形象;另一个是预示着新一轮“审计风暴”即将刮起,对于屡查屡犯的单位和部门要加大审查力度和执法力度,严肃事后追惩,“审而不究”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如能果真如此,对纳税人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国家的财政资金主要是纳税人通过税收的形式向国家提供的,政府用这些钱时,怎么花?为什么这么花?必须向纳税人作以说明,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当受到保护。实践证明,实行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就是加强财政监督的一剂良药。应当承认,这些年国家审计署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上,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在全国带了好头。问题是,各级都要这样做,都能这样做,都能这样做好,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当然,维护财政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用到正地方,最终还需要通过立法渠道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