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好制度何以屡屡演变为“富人俱乐部”?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0:14 红网 |
世界银行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主要是使收入较高的家庭受益,他们只是城镇人口的一小部分。(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的有关数据证实了世界银行的判断。截至2005年年底,有6330万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累计金额6260亿元人民币。只有45%的住房公积金被用来发放住房贷款,而且只有17%的缴费者获得了公积金贷款。同日的《经济参考报》在北京、湖南、宁夏、黑龙江等地调研 发现,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福利的住房公积金,尽管与“三险”享有同样的“名分”,但却没有覆盖同样的人群。即使是在缴纳了公积金的人群中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各行业个人缴存数额相差悬殊,高的月缴存额数千元,低的只有一二十元。正如有关人士所说,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已经暴露出“穷人要么缴的少用不起,要么就是没有住房公积金,而富人缴的多用的多”的问题。要警惕住房公积金变相成为垄断行业等的高福利,避免这项制度演变成“富人俱乐部”。住房公积金变相成为垄断行业等的高福利,变成“富人俱乐部”,可能吗?事实上,征兆非常明显。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医改的三大症结之一:医疗保障成“富人的俱乐部”,服务公平性下降。二者同样是把城镇非就业人口、非公有制部门的从业人员,农民以及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员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由此,让人难免疑惑: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制度容易演变为“富人俱乐部”? 简单地条分缕析医改和住房公积金可能成为“富人俱乐部”的原因是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二者所具有共同特征。这是我们找到问题产生原因的根本所在。笔者以为,二者共同揭示了我国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和社会断裂的危险。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在论及国家职能时说,国家的职责是为公民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依靠本身努力获得充分公民效率所需要的一切。国家的义务不是为公民提供食物,给他们房子住或者衣服穿。国家的义务是创造这样一些经济条件,使身心没有缺陷的正常人能通过有用的劳动使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有食物吃,有房子住和有衣服穿。在直觉上,公众所享受的社会福利是国家提供的,然而,当国家这样做的时候,它不是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而是以它特有的方式维护着社会公正。我国的好制度演变成为“富人俱乐部”是政府丧失维护社会公正角色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在由地位各不相同的人们组成的社会里,现实的社会生活必然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社会要和谐,在客观上需要一个无偏私的仲裁人的角色,而真正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的只能是政府。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可能解决社会中的全部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发展过程中,在客观上需要政府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前利益格局的失衡主要源于社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不公正。医疗保障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容易演变为“富人俱乐部”就是一种明证。这给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调整进程中的我国提出了挑战,应该说,要警惕“富人俱乐部”的出现,就是要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实现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公正分配。 好制度容易演变为“富人俱乐部”的要害在于不能保障人人都能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好处,把部分人群排除在了最低需求的均等分配之外。启示我们,政府必须自觉扮演维护社会公正的角色。 稿源:红网 作者:朱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