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校友当选国际电联高官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2:55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本报记者李学芹通讯员张前 【金陵晚报报道】 昨天,记者从南京邮电大学获悉,刚刚以高票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的赵厚麟是该校72级校友、兼职博导,这位下乡知青返城后进厂又获上学机会的老工农兵学员,曾经连买字典的钱都没有,而今他不但改写了国际电联的历史,而且成为国际通信领域一语千金的人物。 他在南京求学期间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又是怎样从国内走上国际,并在国际上一步步树立自己威信的呢?记者采访了至今仍在土耳其开会的赵厚麟,以及他在南京的几位同学。 争夺通信领域话语权 据悉,国际电信联盟成立于1865年,1947年成为联合国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主导机构。今年11月10日,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电联代表大会上,在首轮选举中,赵厚麟获得了155票中的93票,高票当选为国际电联新任副秘书长。 他的对手、西班牙和土耳其候选人分别获得34票和28票,加纳候选人在选举前宣布退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电信组织中担任的最高职务,他的当选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电信发展领域的重要角色得到世界的公认。 南邮校办介绍,赵厚麟于1998年由中国政府推荐,参与竞选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局长,成为130多年来该局第一位非欧洲籍局长,同时也是中国人首次进入国际电信联盟的核心领导班子。 零对手连任标准化局局长 由于赵厚麟目前仍在土耳其开会,前晚,记者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提了若干问题。第二天一早,记者就收到了他的回邮,证实了他曾经连任标准化局局长一职。 赵厚麟答复,他还记得当时的竞争场面。1998年10月22日,在美国举行国际电信联盟代表大会,第一轮投票,他以65票的优势领先,其他3名竞争对手分别为法国人42票,澳大利亚人25票,瑞士人19票;在第二轮投票前风云突变,瑞士人退出竞选,转而支持法国人,但投票结果显示他优势明显,中、法、澳分别获得75票、55票、20票,他因少一票而未能以简单多数通过。23日第三轮投票,澳大利亚人退出,他最终胜出。2002年,他竞选连任时,确实没有对手,可算是“零对手”上任,究其原因,他认为可能是大家对他前4年的工作比较认可,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强大的祖国和中国电信迅猛发展的背景。 他还说,这次竞选国际电联副秘书长一职时,也有3个竞争对手,但在选举前1个小时,有1个对手宣布退出,他称对方是“识时务者”、“知难而退者”,另两个对手被他在第一轮中就以压倒多数击败,全场都为他与中国的胜利而热烈鼓掌庆贺。 据悉,为了赵厚麟这次竞选,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外交部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中国所有驻外使馆多次与各国积极接触,信息产业部高官挂帅,组建助选团队,前往瑞士、土耳其为他的选举“造势”、“拉票”……赵厚麟在邮件中也称,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他的竞选将是无法想象的,为此,他将继续在中国的电信产业与世界接轨上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同学眼中的赵厚麟 工农兵学员中的老大哥 赵厚麟曾经是工农兵学员,在同学高沂宁等人的眼中,当年的赵厚麟学习非常刻苦,做事很认真,从来不会与人发生矛盾,就像一个温和的老大哥。赵厚麟当时在班级里就能流利地用英语与老师对话,因此,虽说他在学校里并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已表现出将成大器的种种潜质。 毕业时掌握两门外语 18岁那年,赵厚麟插队下乡成了一名知青,2年后回高邮县城当上工人,又过了2年,他所在的工厂分到了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当年招生规定,推荐对象至少要有3年半的工龄,而他是厂里唯一符合要求的,而且他的人缘一向很好,于是幸运地获得了这一上学机会。但直到他拿到通知书才知道,录取他的学校是南邮,但招生人员的随机安排,却铺就了他一生的事业起点。 高沂宁告诉记者,当年的工农兵学员不少人只是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读完,就被地方推荐上了大学,而赵厚麟入学前已经读过高中,所以,他的基础相对要好多了。此外,年长大家几岁的赵厚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学3年,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参加运动会掷铅球,就没见他玩过,就连男生最喜欢的篮球等运动也不例外。每天自习,或去图书馆查资料,他从来都是风雨无阻,即便是他在南京工学院读书的女朋友过来,他也只是抽半天工夫陪她在校园里走走,而且这个来自高邮老家的女友学习也很刻苦,所以,有时两人只是一起去自习。 赵厚麟本人却表示,他当年学英语并非因为兴趣,只是觉得能学习,就尽量多学一点。他学英语的目标是能读外文的科技文章,并不注重口语;这一目标很快达到后,他又自学了日语,到毕业时,这两种外语的科技文章都已经难不倒他,为此,学校当初还曾想留他任教。谈及学外语的方法,赵厚麟称他当时没有字典、收音机等学习工具,所以就把遇到的生词抄下来,反复诵读,读到能背最好,因为若读都有困难,怎么能听懂对方的话,怎么能说呢?或许,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他在国外又掌握了包括法语在内的多国语言。 给人缝衣“混”饭吃 赵厚麟当年上大学不交学费,每月还有16.8元的生活补助和32斤粮票,但此外他再无生活来源;因为父母的收入不高,还要养活5个弟弟。好在他不抽烟,也没有其他消费,所有的开支就是吃饭,偶尔有一点节余,就去买几本书,可直到毕业,也没凑够买字典的钱,所幸班上有几本共用的字典,他经常借用。大学最后一年,姑妈资助他30元,买了一块钟山牌手表,这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遗憾的是,毕业前,这块表不慎丢失,至今仍觉遗憾。 经常吃学校食堂的馒头稀饭,偶尔想打牙祭时,他就发挥自己是裁缝后代的特点,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帮同学(男女都有),甚至还有几位老师做衣服,因此也能“混”几顿好吃的饭菜。 早年的艰苦造就了他朴实的生活作风。1979年春,赵厚麟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访问学者,前往钟表王国瑞士进修。在瑞士期间,他的生活是包吃包住的,所谓包吃,是可以实报实销,一顿饭吃掉国内半个月或一个月工资也是正常的,可赵厚麟舍不得大把花国家的钱,总是买便宜的罐头吃,他每月仅花10法郎,约合人民币60多元,只比他在国内的月工资高20多元。即便现在,如果是与他从未谋面的人,也很难从外表上看出他是一位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 最想畅游莫愁湖 赵厚麟在给记者的邮件中还透露,下次来南京希望完成一个夙愿,携当年的女友,现在的太太重游莫愁湖,这是他俩当年单调的学生生活期间,唯一一次浪漫的记忆。在国外生活久了,回首往事,竟然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可在南京的往事还是那么清晰,每次来南京都有“弹指一挥间”的感觉。 赵厚麟到了南京,不想吃山珍海味,更愿意品尝一些江苏大众菜,如红烧肉、阳春面等,这些也都是当年南邮食堂给他留下的好印象,因为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这些已经是大学食堂的高档菜,当年也只能偶尔犒劳一下自己。 个人档案 赵厚麟,1950年出生,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远程信息处理硕士学位,精通英法两种语言,使用过中、英、法、西班牙、日等五国语言在重要会议上发言。 1975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1975-1986年,在邮电部设计院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曾作为单位代表参加了负责研究各种国家电信标准的国家专家组会议。1979-1980年,赵厚麟由教育部派遣,作为中国政府首批公派访问学者赴瑞士进修。1984-1985年,由邮电部安排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1986年经邮电部选拔推荐,经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开招聘被录用为国际电信联盟职员。1998年被中国政府提名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候选人,同年当选。2002年10月再次当选,连任2003-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 (编辑 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