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词博客知多少(茶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3:2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对中国诗歌的现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不少诗人和学者对诗歌的前途表示出深深的担忧,衷心希望“中国的诗歌传统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中土崩瓦解”。

  这种忧心固然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而且发自肺腑,但我认为这只是现实的一面。现实还有另一面。

  中国自古为诗国。诗歌对锻造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人生品格和处世情操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五四”以后,新诗成为主流。偶作古诗者已为数不多。当下传统文化遭遇空前挑战,原以为,除一些老者能写点古体诗词之外,还有多少人属意此事?又有多少青年略通格律?然而,自我开通博客以后,竟然发现原来的想法大错特错。

  仅从“新浪”、“搜狐”两大网站初步观察,诗词博客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创作,二是团体交流,比如各种诗词圈子。个体博客有三种情况:一、内容全部为诗词或以诗词为主;二、诗词与散文各领千秋;三、诗词是其中的一个内容,与其他体裁的作品构成一个整体。从诗词的写作方式观察,也大体有三种:一、严格依韵循律。这些博主对古韵古律有精深研究,对古词古语有精到把握;二、基本依韵循律,但也不完全泥古,多运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今声今韵;三、基本不遵格律,但又基本押韵,写法基本上是律、绝形式,所以我认为也属古体。

  若从博主的年龄和阅历来看,涵盖了18岁以上的人群,专业不限文史,工科、理科、医科都有。最令人惊喜的是,有相当一些诗词博客为十八九岁的在校大学生。中年诗词博客占了很大比例,六七十岁以上老翁老媪也为数不少。其中女性诗词博客也非常耀眼,堪称网络“才女”。他们对古典诗词创作如此入迷和沉醉,着实让人高兴。因为只有大众的参与,中国诗歌传统才能真正继承与发展。诗词博客的名字都透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一扫当前的铜臭和低俗。这就充分说明,无论诗词博客的年龄大小,都深深浸透了中国文化的烙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灵魂;同样也说明,中国文化充满了历久不衰的魅力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诗词博客如此繁盛,表明中国文化不会断裂,任何对中国文化前途的悲观想法都是不必要的。新诗自“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它依然会继续创新。但新诗的现状,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诗的散文化,极度的口语化。诗词博客的兴盛,实质上也是对新诗散文化走向的一种批判,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回归。写诗词的博主,既可以完全遵循古韵古律,运用古词古语,也可以采用今声今韵,使用流行词语,当然也可以不怎么循律,但仍保留古诗的韵味。以我个人之见,古体诗应当有所发展,不要受古韵古律限制。创造一种今人更容易接受、而又具有古典韵味的新体诗词,这种前景不是不可能的。

程裕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