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馨姨5器官 挽救7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6: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馨姨5器官挽救7生命
▲陈桂馨阿姨生前是一个热情、乐观的老人。
馨姨5器官挽救7生命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黄楚慧 通讯员胡延滨、吴远团)“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诗对于今年61岁的广州市番禺区居民陈桂馨阿姨来说,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11月3日,陈阿姨因大面积脑梗塞发作被判定为“脑死亡”后,三个儿女将她的两个眼角膜、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捐献了出来,因眼角膜可供多层使用,这5个器官总共拯救了7个生命。

  正是这一义举,在去世一个星期之后,这位生前善良而平凡的广州阿姨的事迹,登上了广州各大报章。她不仅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捐献者,作为全国第23位器官捐献者,她还使中国脑死亡捐献器官总数恰好达到100例。

  “能够让别人开心的事

  妈妈是很愿意去做的”

  “妈妈生前没有明确表示捐献,这其实是我们的提议。” 昨天,陈桂馨的三个儿女王绮萍、王艳媚、王杰豪和记者一见面,就郑重澄清了外界的这个误解。他们中有两人做义工,在得知母亲已经因脑干死亡丧失自主呼吸、仅靠呼吸机强制维持呼吸的消息后,艰难地作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你的妈妈还活着,然后一家人谈起捐献器官的话题,你认为你妈妈会同意捐献吗?”记者问陈桂馨长女王绮萍。“相信会。” 三姐弟几乎同时脱口而出。他们说,能够让别人开心的事,妈妈是很愿意去做的。平时,“以她的个性,知道能帮到他人,相信她会含笑九泉。”

  被媒体报道后,这几天,陈桂馨的三个儿女感受到了人们对于妈妈的关注和敬佩。很多熟人致电、发短信表示赞赏他们的勇气,有的朋友甚至当面表达对老人家的敬意,“他们觉得妈妈很伟大,”三子女中幺仔王杰豪说。

  然而,在子女的心中,妈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更是个关心子女、独立自强、“性格很硬很直”的好妈妈。陈阿姨是土生土长的番禺人,“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以前生活很差,妈妈一直很操劳,吃了不少苦。”儿女们说,陈阿姨的丈夫于1999年过世,她从工厂车间书记的岗位退休后,就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子女。这几年随着儿女成家离巢,又热衷于参加社区活动,种花养草,唱歌跳舞,练剑打拳,过着广州退休老人的标准生活。

  “以后我年纪大了,

  安排我去老人院住”

  “妈妈观念很新潮呢!”追忆起妈妈生前的趣事,原本陷入伤感的大女儿王绮萍忍不住笑了起来。别的老人不愿意去老人院养老,她却主动告诉女儿:“以后我年纪大了,你们安排我去老人院住,无所谓的!”陈阿姨平时爱唱歌、跳舞,她还设想“将来在老人院我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学唱歌、跳舞。”

  婆婆不仅性格坚强、独立,一点不保守。陈阿姨的儿媳妇说,“有一次看见电视里讲现在养孩子很辛苦,她对我说,人要活得潇洒一点,不要把自己绑住。”儿媳当即开玩笑地说,“妈妈,想不到你这么开明,其实我们都想过不要小孩。”陈阿姨闻言叹了一口气:“多少还是生一个吧,男女都无所谓。”

  陈阿姨走得很突然,半夜起身上厕所,以前有脑血管硬化的她突发大面积脑梗塞,猝然倒地。昏迷之前的两三个月,她刚得知儿媳有喜,很开心。“婆婆每天细心地帮我煲汤进补,指点我怎么做孕期保健。

  “我每天都写孕情日记,写给宝宝看。”陈阿姨的儿媳说,“将来我要让宝宝知道,奶奶帮了好多人,相信宝宝也会为奶奶感到骄傲。”

  捐献是我们表达对

  妈妈爱的一种方式

  记者:陈阿姨捐献器官的消息披露后,听说你们也受到一些压力?

  王杰豪:我们被一些亲戚骂“不孝”,我们不怪他们,但觉得自己不是(不孝),因为大家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捐献器官是我们对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记者:陈阿姨发病之后,你们怎么做出决定的?

  王杰豪:11月3日,医生跟我们说妈妈已经深度昏迷了,要我们自己考虑是继续治疗还是出院。我们心情很悲痛,当时我妻子问我“有没有想过捐献眼角膜?”我跟姐姐平时做义工,明白这种事情很有意义,三个人商量之后就同意了。

  记者:为什么会有捐献器官的念头?

  王绮萍:其实,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患了地贫,两年前我就表示过,如果我的骨髓能用,我愿意捐献,但我的体重不够,不能献血。如果自己的亲人病重需要移植器官,也会希望别人捐献,将心比心,作出捐献的决定很正常。

  记者:有没有犹豫?毕竟妈妈心脏还在跳。

  王杰豪:我们对“脑死亡”概念也不是很清楚,问过当医生的亲戚,人家说妈妈连植物人的条件也不存在,因为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所以,最后还是接受她已经死亡的概念。

  记者:捐献过程复杂吗?

  王杰豪:医生告诉我们广州一家可以捐献眼角膜的医院地址,我们为了妥当,又打114核实,打电话过去咨询。后来省中医院的医生4号凌晨联系我,我叫姐姐们赶到医院,四点左右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记者:捐献器官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杰豪:当时就是两个感觉:怎么这么少人捐献?手续怎么会这么麻烦?捐献完了更是一波三折。当时番禺医院因捐献条件不够,妈妈只能被送到省中医院实施器官捐赠。摘除器官后,我们希望将遗体拉回番禺殡仪馆,因为住得近,办丧事也容易。但是据说在市内大医院去世的死者只能被送往广州市殡仪馆,结果我们只好向番禺殡仪馆交了2250元“跨界拉尸”费,才把遗体运回去。

  记者:如果有机会见到接受陈阿姨器官的七个人,你们愿意吗?

  王绮萍:现在还不行。过一段时间吧,我们心里会很想见到他们,见面会很激动,会拥抱他们。

  背

  影

  如有类似线索,

  请致电020-8191919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