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9:52 南方新闻网

  现代会计学宗师、暨大会计系开山祖师爷潘序伦:

  “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信以立志

  信以守身

  信以处事

  信以待人

  毋忘立信

  当必有成

  潘序伦(1893-1985)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江苏宜兴人。曾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在暨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任教,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的会计知识和技术。后自设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创办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印行《立信会计丛书》,是我国发展会计事业和培养会计人才的先驱。

  走进暨南大学校友楼,一幅潘序伦先生的照片顿时映入眼帘,“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训条警句也就成为了当中最为醒目的标志。“诚信是会计之本”这是暨南大学会计系学生上课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会计系每一位新生入学时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潘序伦先生的高尚品节至今还影响着每一位暨南学子。“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这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对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毕生功绩作出的精确评价。

  耕耘60载终成学界泰斗

  潘序伦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举人。1919年,他在黄炎培的支持下破格进入圣约翰大学,并于1921年提前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立志出国留学,同年成功考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奖学金,获学校保送赴美国留学,并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4年潘序伦学成回国,先后担任了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和上海国立暨南学校商学院院长等职,着力引进和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由此开始,潘序伦一生从事会计事业,达60多个春秋,成为中国现代会计学界的泰斗。

  革新会计实践教育救国

  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用毛笔书写的那种上支下收,科目颇为简略的中式簿记,已不适应日趋繁复的财务活动,会计革新在当时已势在必行。因此,潘序伦先生引入借贷式复式记账法,开始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谈起潘序伦,暨南大学会计系党委书记罗其安副教授感慨颇深。他说,潘序伦先生是暨南大学会计系的开山祖师爷,1925年在上海创办,暨南大学也成了我国最早设立会计专业的学校之一。在暨南任职之初,序伦先生即提出洋洋万言的《改进商科大学、旧制高中计划书》,建议增设预科,分设学系,增设课程,这一计划经校务会议通过后实施,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

  诚信为本创立职业训条

  由于当时会计行业需才很急,潘序伦先生在1927年自行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1928年,他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后又引申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并将其作为办理各项会计事业的训条,要求立信会计同仁共勉。

  从此以后,潘序伦设立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立信会计编译社,印行的《立信会计丛书》无不拥有“立信”二字,诚信成为了他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据说当时全国各地的立信学校都有这么一条校规: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

  人格魅力迄今广为传颂

  潘序伦先生与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之间还有一段佳话。1942年,马寅初因与当时的国民政府观点不一致,当局下令禁止任何院校聘他任教。而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的潘序伦,毅然礼聘马寅初为重庆北碚分校教授,并请马寅初全家迁居校内。教育部获悉此事,曾向潘先生提出警告,潘先生据理力争,高风亮节声称:立信者,立信于人也。既已下聘书,就不能无故解聘。马寅初对潘序伦也感情甚笃。十年动乱期间,双双被打成“残渣余孽”和“反动学术权威”,真是难兄难弟。尽管处境维艰,身在北京的马寅初还托人冒着风险到上海探望潘序伦。长期以来,这两位学术界名宿常常书信往来,生活上互相关照、学术上砥砺切磋,传为一时佳话。

  潘序伦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仍在暨南园广为传颂。

  【学术权威】

  刘人怀(1940-),四川省成都市人。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历任暨南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常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等职。

  钱逸泰(1941-),江苏无锡人,无机化学家。现为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学会理事长。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新超导材料探索两个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他发展了三种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并发现多个新超导体。

  【名师录】

  李辰(1916-)福建漳州人。曾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眼科主任,广东省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中华眼科学会常委、《眼科研究》杂志名誉主编。

  李楚杰(1926-)广东普宁市人。暨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主编,是我国病理生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曾昭科(1925-)广东省广州市人。曾任暨南大学外语系主任,广东法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全国特区经济法规的草拟和审议工作。

  黄德鸿(1916-),广东阳江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创始人,曾任暨南大学经济系教研究室主任、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云冠平(1929-)海南文昌人。曾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香港华南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我的大学】

  范家震

  1943年入读暨大国际贸易系

  茅屋宿舍里点桐油灯

  暨大1946年搬离福建建阳至今刚好60年,现年85岁高龄的范家震对建阳时期的暨大生活用了8个字来概括:生活艰苦,学习勤奋。

  “1943年正是抗战后期,8个学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是用茅草盖的屋顶,用篱笆围成的墙壁,篱笆外再糊上黄泥。”范家震表示,当时如果下小雨的话,宿舍就没什么问题,雨下大一点,就会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了。幸亏学校地处山区,山区一般不会有暴雨。学生最有营养的食物是黄豆,每半月打一次牙祭,仅有几片肥猪肉。

  “当时我们连煤油灯都没有,晚上只能点桐油灯。”

  费志融

  1947年入读暨大教育系

  办“雷社”发展进步学生

  “1947年国民党开除大批进步学生,我当时是作为共产党上海地下党组织派进暨大的一员,担任上海暨大地下党支部副书记,领导上海学生运动。”今年80岁高龄的费老先生说起60年前在暨大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费老还于1947年底成立了公开的学生社团“雷社”,不算共产党组织,加入的标准也不高,只要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主战,思想进步的学生即可加入。到1948年初,加入“雷社”的学生有600多人。“雷社”组织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到1949年初,“雷社”更是发动进步学生保护学校,反对国民党把学校搬到台湾去。

  徐钊其

  1958年考入暨大预科

  大炼钢炼出煤气烧饭

  “我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开始用煤气烧饭了。”说起1958年至1964年在暨大求学的经历时,大炼钢铁是徐钊其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

  徐钊其1958年考入暨大预科,一年半后,再考入了暨大化学系。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全面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我们在学校操场上搭起高炉,由化学系和矿冶系的学生负责炼钢”,徐钊其回忆说,为了炼钢铁,当时把学校的铁栏杆都拆掉放到炉里熔成铁水。在炼焦碳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气,学校饭堂就利用这些煤气烧饭。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海军梁艳燕实习生何文彬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