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雏记到名记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1:26 信息时报 |
大约一个月前,就篮球圈裁判收红包事件,我曾写过一篇《无需惊讶》的短文,结尾处我貌似冷静地大胆预言——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是:这件事会渐渐淡忘,最后不了了之,篮协的智慧,高着呢。 看来我是铆对了,事隔一个月,有谁还记得这事?我说过,篮协的危机公关,手法是很高的,不能以常人度之。篮协的高智慧隐去后,凸显的是什么?我看是媒体的悲哀。 我也是媒体从业人员,说这话并非妄自菲薄,也不是故作惊人语,而是现身说法。我之所以一年前从发达地区省级媒体撤退到边远地区的市级媒体谋生,其实就是看出自己的缺陷了:没有穷追猛打的精神和勇气。到小地方,混碗饭吃而已。 比如说篮协管辖范围内的这事,真要是有点职业精神的,就该死追到底,不督促篮协把收红包的裁判交出来就决不罢手,而且,像张艺谋说的那样: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摆着的,可以很快由雏记变成名记,省去成长道路上可能会遭受的种种磨难。但是,我的年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这种有风险的事,还是让年轻人去干吧。 我说的悲哀,大体就是指这方面。回头看看当初的报道,谁都在文章末尾特别注明:本报,或者本网站,或者本台,将继续跟踪报道,直到事件水落石出为止——没注明的,都是小报小台,暂且忽略不计。结果呢?水落石不出,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焦点人物。 所以说,我为还在发达地区的同行们惋惜,老的不说了,主要是年轻的,多么好的成名机会呀,怎么就这么让它悄悄地溜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好,现在还有机会,机会嘛,总会留给年轻人的。 篮协训练科研部主任张雄周二说,他们将从青年队开始狠刹虚报年龄的歪风,还体育竞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从面上看,这是一件较平常的事,没有多少猛料可挖,但实际上,这里面可以做很大的文章。我提几个问题供年轻人参考:第一,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抓起虚报年龄的事来了?是什么事儿刺激了篮协的神经?第二,狠刹,说明歪风很甚,甚到何种程度?让篮协如实交代。也许有人还记得,易建联到底有多大的事,也曾经炒过一阵子的。第三,除了篮球,还有什么项目虚报成风?虚报年龄里面,涉及到多大的利润? 如果能用穷追猛打的勇气和精神把这三个命题做出来,并且做好,年轻人,我相信你离名记的称号不会太远了,最起码,也比雏记的境界要高出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