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朝阳文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2:26 四川新闻网 |
何永亮 近年来,我国申报联合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神州大地文化遗迹星罗棋布、熠熠生辉、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在年轻一代中,多少有些淡忘了优秀传统文化。郑和航海600周年的时候,有家长问孩子:郑和是谁?孩子答道:郑智化的哥哥,也可能是郑少秋的弟弟。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老教育家斯霞,生前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道出了自己的担忧:“今天的青少年对祖国的历史文化知道得太少。”传统文化蕴藏着民族的核心价值。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建设一个繁荣、文明、和谐的中国而发愤励志、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句话:“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是陈列在历史遗址中以供旅游,更不能淹没于故纸堆中,尘封于学者教授的案头前。它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弘扬,只有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才能避免断层,焕发活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报告中,既主张“了解各种社会,接受多样性”,也倡导“文化的归属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历史上的“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都是国力强盛时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青少年做起,普及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特别是倡导青少年用心学习和体会历经岁月淘洗、成为千古绝唱的古典诗文和传统艺术,还有那些“润物细无声”的节庆和民俗。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局限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夕阳无限好”,而是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朝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