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冷看假冒书记签名进机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4:41 红网

  山东齐河县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时国祺,雇人模仿县委书记签名,安排他人进入党政机关就职。每个找他帮忙的人,按照单位的好坏,每人收取3万到8万不等。县委书记李凤臣说,齐河进人一直由他来负责签字,所以才假冒他的签名。(2006年11月15日《新京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话不假。自从时国祺发现了“点石成金”的秘笈之后,不仅自己摇身一变,当上了公务员,而且连同老婆也“高升”。此外,竟然替县委书记安

排了31人如愿以偿进机关工作。假如不是县委书记李凤臣偶然发现县政府办公室一个新人“陌生”,进而得知这个“陌生公务员”是靠他这位书记的签名进来的,也许,等李书记调走了,这些靠假签名当上公务员者,能够“假戏真唱”一辈子呢。

  县委书记承认在齐河,要进机关工作,“只有我签字才能办”。按照程序,应由县长刘建国这个编委主任签字才有效。书记“越俎代庖”,惹出祸端,暴露出的问题超出了事件本身。

  刘县长说,“此案是个严重的教训,同时也是个意外事件。”此案属于“意外事件”,我承认。辩证法告诉我们,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如此说来,假冒书记签名进机关这个“意外事件”中的必然因素是什么?一起偶然的意外事件,造成的教训很严重,为什么?值得思考。

  首先,书记的签名很值钱、很管用,显然不正常。法治社会,最忌讳的是“一言堂”、“一支笔”。平心而论,把这些法治社会的对立面驱逐出去,谈何容易?只要主要官员还能一言九鼎,说明我们还没彻底告别“一言兴邦”的历史。在齐河,书记的一个字,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无疑极不正常。不然,时国祺哪有可乘之机,靠卖书记的假签名去“助人为乐”、去拼命捞钱?尤为可怕的是,在中国,机关进人方面的一言堂、一支笔现象,不单单为齐河一地所独有。事实上,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只不过假签名的事件相对罕见罢了。人们想知道的的是:是不是书记的真签名就合法,就不值得质疑?

  其次,书记一人当“伯乐”,隐患多多。自从韩愈老先生将伯乐当成慧眼识才的象征后,历代不乏所谓的“伯乐”。及至现在,许多党政官员还在扮演“伯乐”的角色。一个人被领导欣赏,就能官运亨通。其实,“伯乐”不该是个人,而是制度本身。个人当“伯乐”,伸手要钱,容易用错人;廉洁的“伯乐”,假若看花了眼,照样有可能选错人。用人失误方面的教训之所以不胜枚举,和伯乐擅权不无关系。“假千里马”靠着“假伯乐”的介绍信,如愿以偿,滑稽中透着无奈,荒唐中写着真实。难怪有人建议由好莱坞执导成大片,并预测定能走红。

  再者,国家招收公务员的制度,在个别地方是否名存实亡?新一轮的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在日夜备战。“假冒书记签名”事件发生后,不知道报考公务员的考生有何感想?含辛茹苦复习,不一定考得上,还不如走捷径拿到书记的签字,直接圆当公务员之梦呢。

  这个事件,当引起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关注,查查各地进人中的权力腐败了。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