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和谐社会劲往哪使 苏浙晋粤4省明确战略显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5:55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领导决策信息》近日刊发文章《建设和谐社会劲往哪儿使》,对江苏、浙江、山西和广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下是全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千头万绪,工程浩繁。能否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迅速取得成效,是各地领导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战略,创新载体至关重要。

  ■ 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做好群众工作

  作为国内的发达地区,江苏在落实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意图时,提出了弘扬以“三创”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建设“五大载体”,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法治江苏”建设,该省出台了多项新政,清理各种“红头文件”,切实加强对行政行力的监督和制约。通过“诚信江苏”的建设,各地建立了诚信网站,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网站及时投诉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通过“绿色江苏”的建设,各地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通过“平安江苏”的建设,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了综治办。通过“文化江苏”的建设,该省投资100亿元,全力打造十大公益事业项目,各类文化场馆成为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设施。

  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夯实社会和谐之基,根本在于做好群众工作。这就要求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利益关系协调看作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靠发展来增加利益,靠改善服务来巩固利益,靠协调来均衡利益,靠稳定来保障利益,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 解决民生实现民和确保民安

  建设和谐社会,要注意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山西省省委书记张宝顺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下功夫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切实加快和谐山西建设进程,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山西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事业欠账也很多,城乡还有许多困难群众。要更加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到建设和谐山西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要着力建设“平安三晋”,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重要的是结合本地实际,把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目标,落实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落实到和谐社会建设共建共享上,落实到民主法制建设上。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解决那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又最影响和谐的问题,只有民生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民和,确保民安。

  ■ 民主政治同样是和谐建设的试验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了《广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重大研究课题,由夏春涛任组长的政治建设分课题组,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后认为,广东政治建设的经验概括为“1345”模式,即“一个中心”、“三化”、“四民主”和“五个坚持、五个促进”。

  “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指党委、人大、“一府两院”、政协均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广东政治建设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四民主”指广东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模式,“五个坚持、五个促进”,指广东推进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和经验。

  广东经济腾飞的奥秘之一,就在于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在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巨大成绩,不断地增强了党和全社会的活力。这一事实昭示我们,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从这个角度说,广东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是双重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动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