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几十家画廊排队来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6:55 新民晚报 | ||||||||
10年前,几乎还没有中国人想到要购买外国艺术家的作品,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个呱呱落地的新生儿却志向鲜明地要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艺术品展示交易的平台。从此,只有中国画家把画卖到海外,而没有海外的艺术品卖到中国的情况被改变了。 具备国际号召力 昨天,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商飞抵上海。因为今天第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将要开幕了。来自法国巴黎的程忻东在机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第一届艺博会时,自己是代理某法国画廊来投石问路的。上海,对许多法国人来说,是个有诱惑力的地方,但作为艺术品销售的市场,谁的心里都没底。结果他带来的一些艺术品只卖掉了几件,价格都不高。上海艺博会真正让西方画商们体会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巨大潜力的事件,是2000年程忻东带来的罗丹雕塑《思想者》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加上税收则逾1000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上海的一家房产公司。“现在,在上海艺博会上西方艺术家作品的成交已成为家常便饭。去年一家画廊一天卖掉10多幅达利版画都没有成为新闻。而第一届时,8万元成交了一件毕加索的版画也成了新闻。” 上海艺博会成为程忻东事业“幸运星”。第三届艺博会时,他就不再是某画廊的代理了,而是成立了自己的画廊,如今,他还在北京开了3家画廊和一家出版公司。“现在上海艺博会在法国招商太容易了。后面还有几十家画廊排着队等候来沪呢。”程忻东说。 找到知音和机会 台湾现代画廊的施力仁昨晚刚出机场就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带来了法国雕塑大师阿曼的代表作《胜利女神》和朱德群、黄钢等作品。“是上海艺博会让中国人了解了阿曼。”他感慨道。当初他将阿曼作品带到上海艺博会时,上海人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作品。如今,已有十多件阿曼的精品留在了上海。 通过上海艺博会而留在上海的西方艺术大师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除了罗丹的《思想者》,还有凯撒的《大拇指》、雷诺的《红色聚宝盆》等。“没有一个展览能够有艺博会那样多的观众。”画家方昉说。许多艺术家把参加上海艺博会作为自己重要的经历。在艺博会上许多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和机会。 教会画廊做生意 华雨舟这位上海画廊业的资深人士,是上海艺博会的“十朝元老”。他认为,上海艺博会10年来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艺博会就像是个艺术课堂,它教会了许多中国画商如何经营画廊。”一批国内的画廊在历届上海艺博会上崭露头角,中国艺术家也通过艺博会走向了世界。“上海艺博会非常可贵的还在于具有文化使命感。”艺术家陈家泠说,“它以海派的巨大包容性,接纳中西各种风格的优秀艺术品。” 上海艺术博览会办公室主任顾之骅认为,艺博会不能光图热闹,也不能光图赚钱。艺博会不做大卖场,也不提倡“淘宝”,关键要培养公众的审美情趣,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培养国内的收藏家队伍,扶持国内画廊业的进步,鼓励艺术家的创作。上海艺博会要建立在一定高度,它应该是艺术的奥林匹克。这样才可能荟萃世界各地艺术的精粹,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面向国际的高水准平台。 本报记者林明杰 今博览会展出的大师阿曼作品《胜利女神》 罗丹作品《吻》和《巴尔扎克》 本报记者胡晓芒摄 韩国艺术作品《时髦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