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建成全国首座百万吨乙烯基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0: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科学决策是关键 只用短短21个月,一座气势恢弘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在南方油城茂名巍然崛起。如此惊人的茂石化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据了解,按照统筹计划,乙烯改扩建必须在2006年7月28日建成,2006年9月28日投产。然而,工程启动后困难重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不少工程难题久拖不决,施工的第一战役只完成计划任务的70%。一时间,能否如期完成工程建设的疑虑如同千斤大石压在工程管理者心上。 2005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党组调整公司领导班子,李安喜担任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并担任茂名乙烯改扩建领导小组组长。为扭转乙烯改扩建施工被动局面,他反复引导大家反思工期滞后的症结所在,点燃起人们振奋士气投身改扩建的似火热情:“茂名乙烯改扩建是中国石化第二轮乙烯改造最后一个项目,我们决不能因为工程滞后影响中国石化的发展大局。” 这样的肺腑之言振聋发聩,茂名石化人盼望早日建成大乙烯的热切之情激荡着工程管理者的心。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难点,成为工程建设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转折点。其中设计图纸不到位和长周期设备订货不落实是影响工程的主要矛盾,这个难题不解开,加快进度就难以施展。在多方协调下,设计图纸加速到位和重大设备及时运到,为大规模施工展开创造了基础条件。一着好棋,全盘皆活,越过险滩是坦途。科学决策使乙烯改扩建工程尤如一艘巨轮调准方向,积蓄能量,冲破羁绊,加速向前。 人才为本是动力 茂名新乙烯技术自主创新多,其中乙烯裂解装置设备中国产化率高达87.8%。为培养一流人才,该公司建立培训、鉴定、激励三位一体的人才成长培育机制: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开发了炼油仿真、乙烯仿真、电工、仪表、焊工、钳工等11个培训鉴定基地,和机泵维修钳工、常减压蒸馏、制氢装置3个高级技师培训基地,并组织近300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完成了覆盖169个工种的23万道智能型题库的开发,培养了考试员和高级考评员141人,自编教材200多种;广开岗位成才渠道,助推高技能人才培养。他们在开展全员技术练兵和强化培训的基础上,对一线优秀大学毕业生实行既可评聘专业职称,又可评聘技师、高级技师的“双轨制”,并在技能操作岗位序列上设立技能大师、操作大师岗位,给予相当企业中层领导干部薪酬,营造“一线成才大有作为”的浓烈氛围,使拔尖人才成为职工学习和追赶的“明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依靠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和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采用中外合作开发最新技术和国产化设备的新乙烯装置,只用19个小时就打通全流程,一次安全经济开车成功并稳定运行。最近,一批来自乙烯裂解专利商美国鲁姆斯公司的技术专家,来到刚刚投产的茂名石化100万吨乙烯生产现场考察。经过里里外外的检查和对当班员工的严格“面试”后,专家们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中国石化与鲁姆斯公司合作开发的乙烯专利技术首次在大乙烯上应用就取得如此令人振奋的成功,与这里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是分不开的。” 众志成城攻难关 茂石化人心中都有一笔账:乙烯改扩建投资巨大,一天的利息就是近百万元,早一天投产就可以多拿效益600万元,工期一天也不能拖延。 在地下管网施工中,遇到土质松软易塌方、地下水涌大的“拦路虎”,加上台风带来的大雨积水,施工异常困难。茂化建公司职工一身泥水一身汗地每天奋战近20小时,将被大雨延误的工期抢了回来。为了拼抢投资6.5亿元的煤代油技改工程,使两台410吨/时锅炉和发电机组尽早投产,来自兰州的中国石化五建公司1000多名职工一直坚持在工地,许多人一两年都没有回过一趟家。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翼的妻子惦记着亲人,特地请了探亲假,领了8岁的儿子到茂名,但母子俩在茂名住了7天,张翼只能抽出半天陪妻儿。在承建我国首套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时,由于不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不少职工都患了“烂裆”皮肤病,大腿两侧红肿痛疼,但谁也不吭声,每天一大早,当人们看到这群自称为“企鹅突击队”的西北汉子一瘸一拐地向工地走去时,无不为之动容。 在万名铁汉众志成城、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下,从2004年12月动工,到2006年9月投产,茂名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前后只花了21个月。用李安喜的话来说,这是茂石化速度,是茂石化人用生命与意志创造的奇迹,一项创造了我国大乙烯建设工期最短、国产化率最高、投资成本最低等新纪录的奇迹。 吴齐强 蔡湛 陈紫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