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客家都是自家人(特别报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3: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说起客家祖先谜一样的历史,何谓“客家人”、“客家人”到底在历史大迁徙中是 怎么形成的,以及两岸客家人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今天的客家儿女真正“有话要说”。正本清源两岸共识多 很多与会学者认为,在客家研究领域中,“最感困惑”的是“客家的源流”问题。但同时,源流问题又是客家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两岸人员交往和交流不断深入,两岸学者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也互有启发,逐渐形成了不少共识和共同语言。比如两岸学者公认:作为现代学术的客家研究始于罗香林,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年)和《客家源流考》(1950年)两书,成为客家研究的奠基之作。 目前,大陆方面主要是利用考古、文献等方式研究客家源流问题,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客家人是北方中原大部分的汉人和南方小部分少数民族结合繁衍而成;还有少数人认为,客家人是北方中原小部分的汉人和南方大部分少数民族结合繁衍而成。而台湾的客家人则因为身处在闽南文化的“包围”中,是相对“弱势族群”,有种危机感,所以学术界更多致力于客家文化保存工作的研究。 台湾“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委员陈运栋认为,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对客家问题的研究有不少反思和突破。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说,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非一个“血统的概念”。两岸客家学者在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工作时,不应离开客家文化的源头。 扩大交流自然机会多 由于“客家人”的概念关系到文化、认同等问题,很难进行严格的统计。根据粗略的估计,世界上约有近一亿客家人,中国大陆约有五六千万人,台湾岛内的客家人则有450万人。 在岛内,客家人不仅在政治上举足轻重,在经济上,更是商业奇才、明星企业辈出。两岸客属企业家和研究者都注意到:大陆的开放政策,已经并且将持续为台湾的客属企业打开“机会之窗”。世界客属总商会会长陈子钦透露,该会98%的会员都在大陆有投资,当地政府对客属企业给予了保护和支持,客属企业在大陆拥有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 身为客家子弟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春保钨钢集团总裁廖万隆在论坛上发言建议,两岸应该成立一个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因为“克勤克俭,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虽然“古老”,但其“所彰显的价值,代表未来中国民族企业家应该有的风范”,理应去鼓励和推广。 论坛期间,台湾客家乡亲为北京奥运会捐赠了一座采自台湾花莲的巨石。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说,“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本来是激励运动员日益精进的,但我要借此希望两岸尽快实现‘三通’,让台湾同胞来大陆,飞机飞得更快更高。” 智慧客家 开创未来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徐博东说,这次发起举办“高峰论坛”,目的就是要“用高层次的交流为客家文化经济发展尽力”。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两岸“高层次”的积极评价—— 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说,千百年来,客家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始终情系故土、心系亲人、胸怀祖国,既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又让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上台湾的客家乡亲曾经为开发宝岛、反抗西方列强入侵做出过重大贡献,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今天两岸客家乡亲相聚在一起,就是要通过两岸客家乡亲之间共有的亲情与乡情,构建两岸客家乡亲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渠道、新平台。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荣誉主席连战对两岸客家论坛亦有高度评价。马英九指出,去年4月“连胡会”,发表了合乎两岸人民期待的五大愿景。此次客家“高峰论坛”及未来两岸客家之合作,必有助于五大愿景之推进。 连战为论坛发来题为“智慧客家,开创未来”的书面贺词。他表示,两岸客家有共同血缘、文化与风俗习惯,尤其是客家人吃苦耐劳、勤奋打拼、忠义爱国、回馈乡土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不摇的宝贵资产之一。连战期望,参与此次盛会的两岸客家菁英子弟集思广益,为客家文化的交流、维护、传承,为两岸经贸发展与合作,找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论坛会上,最常听到的客家乡音就是“客家人,自家人”。饶颖奇先生表示,“讲交流、讲和平,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而客家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期盼和平、期盼发展。我们要把这种客家精神代代繁衍下去。” 本报记者 杨 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