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养老保险改革关乎和谐大计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3:5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本报评论员 曾颖 涉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任何信息都是广大民众关注的话题,再没有比这类信息更具关注度的民生信息了。包括前段时间省市人民政府对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和昨日公布的《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办法》(见今日19版),甫一见报,便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事关养老的事情,历来无小事,养老金已被比喻为“社会的稳定器”,政府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壮大社保基金;做大做强个人账户,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结构,做实个人账户等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为社保基金向良性方向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而有效的工作。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社保基金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隐患,有的甚至是不容忽视的地雷,这些隐患包括:一,覆盖面窄,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二,历史包袱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养老、退休是由单位和国家包下来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那么他们的“养老钱”从何而来?这个任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在职职工肩上。三,养老保险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看,“统账结合模式”并未真正实现。四,人口老龄化。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城镇退休人员将达到7000万人,2020年,将超过1亿人。到2030年,预计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率将会达到24.4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8.5个百分点。五,提前退休。在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特别是为安置富余人员,大量职工提前退休,将负担转嫁给养老保险。 正因为如此,建立一个健康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它关系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计。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所承担的经济社会功能越来越重。此次养老金政策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洞察,并已着手对症下药地加以治理。其效果虽然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但方向是令人鼓舞和欣慰的! (本文相关数据来自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证券时报等媒体) |